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黎明乡黎明完小 熊精彪 674116
摘要:农村小学生受环境的影响,表达能力比较低,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点环节,对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认知与社交表达有着积极作用.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引言: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该文基于现状,首先介绍了农村语文学生缺乏阅读能力的表现以及具体的原因,其次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让农村学生能够大胆阅读、有效阅读,并且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一、农村语文学生缺乏阅读能力原因分析
农村的小学生往往拼音掌握程度都不够牢固,部分学生对拼音字母的认读都比较困难,因此在拼音认读的时候,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辨认才能进行朗读,有时由于对字母的混淆以及对发音的掌握不牢,往往造成认读错误的现象,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对文章的误解,以及对段落的不理解,造成了学生语文阅读困难的现象。学生语文阅读速度慢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对汉字掌握不牢固;二是学生基本不会主动进行阅读,因此得到锻炼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对拼音、生字的使用频率更低,造成了阅读速度慢,并且进步小;三是学生自身心理的落差,由于自身在语文方面学习成绩欠佳,因此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所以阅读能力持续低下。
二、提高农村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对策
(一)注重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对于学生来说,朗读是阅读的重要方式而有感情的朗读能够让文章的内容“其义自见”,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过程中,能够对文章蕴含的情感以及作者的真实感受进行理解与掌握。朗读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感受,对于学生来讲,朗读能够让其进行强制性的阅读,这也是防止其分心的重要方式。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要逐字朗读,不能有错别字,也不能随便地丢字、添字等;遇到生字时要根据注音进行拼读,保证文章的整体阅读效果;如果一遍阅读不流利,要进行反复的阅读,直到能够有感情地阅读出来为止;还要引导学生要大声地进行朗读,进而增强自信。
(二)指导学生规范阅读,重视素材中的关键词
要想准确地了解文章的含义以及作者饱含的情感,就需要对文章进行规范的阅读,并且要准确地提取段落中的关键词。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进行阅读的示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语调与情感进行集体朗读或者默读,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学会朗读的方法,这样学生在默读的时候也能够想象如何用带有情感的语调进行阅读,从而更能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其次要让学生走进到阅读的内容之中,将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主人公,去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此揣摩作者的含义;最后,要教会学生如何提取阅读段落中的关键词,只有掌握了关键词,才能抓住阅读重点,准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三)设计包容性问题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虽然有限,但是他们的想象能力却比较丰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多设计一些包容性问题,而不是要求学生回答标准答案。阅读提问的包容性越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则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视野,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例如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小女孩划火柴后看到了什么?”这类型基础性问题之后,可以设计一个包容性问题:“作者在写到小女孩死了的时候,为什么是面带笑容?”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多元化,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答案,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阅读感悟,但是教师要对学生不同的答案给予点拨与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回答兴趣和思维积极性。
(四)明确依托,完善阅读探究法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阅读时依照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情感等来品味文本内容。学生也可以在阅读时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文章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能够拥有真实的阅读感悟。所以,教师一方面需要让学生走进人物,要借助自己的经验去感悟,通过换位思考来感悟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感受,了解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读物《没头脑和不高兴》。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中的人物角色,了解“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性格特点,将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去感受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并对这两个反面典型进行评判,从而分析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主旨。通过阅读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总结归纳作者创作用意,进而加深学生对该篇文本的阅读感悟力,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家校共育,强化家长监督作用
农村小学生家长普遍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不够,这也是导致语文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让学生在家庭中做到有效阅读,才能够通过延长阅读时间、强化练习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本身自制力就较差,因此更需要教师联系家长进行积极的监督,对于布置的阅读作业,要在家长的监督下高质量的完成,同时引导家长自主选择一些阅读素材,让学生在家进行阅读,通过课外的阅读,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结论:通过有效的阅读活动开展,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收获丰富的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可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展开阅读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杨敬.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方法与技巧[J].学周刊,2020(11):129-130.
[2]蒋瑶丽.微信平台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J].华夏教师,2020(09):29-30.
[3]杨晓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