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华侨中学 吴秋月 570102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语文文言文深度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深度教学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文言文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文言文深度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设置有效问题,深入探究
1.问题具有针对性
进入高中,学生无论是思考问题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飞跃性提升,因此,在进行文言文的深度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常见的疑难问题或者兴趣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便于学生能够消除疑惑,认清方向,一语中的,一发击中。例如教师在讲授《孔雀东南飞》时,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这就会激起学生的热烈讨论,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2.问题具有层次性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的提问都是无效提问、反复提问,这样会使学生陷入疲倦期,从而不利于文言文的知识摄入。因此,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有梯度,逐层递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避免出现模棱两可、所答非所问的现象。
以《兰亭集序》为例,教师在讲授时可根据作者聚会时的心情变化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第一段作者“乐"在何处,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第二段的“痛”,究竟是痛心,痛惜,还是悲痛呢?第三段作者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在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中会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从而领悟作者积极入世的人生观。
二、转变思维方式,深入思考.
1.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
高中文言文相较于初中来讲,字数增多,篇幅较长,尤其是在繁重的作业任务下,学生很难进行记忆背诵.这时,思维导图便派上了用场,建构一个合理的框架进行背诵,将细碎的文言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便会达到显著的效果。例如,在背诵《滕王阁序》时,就可以采取关键句的方式。第一段的关键句是‘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而后自然转入对“宾主尽东南之美的称赞,由远及近,一气呵成;第二段的关键句是“披绣闼,俯雕甍”,随后又由近及远,自.上而下对万千景观进行俯视;第三段的关键句是“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而后又采用了一系列的典故,便于识记,大大提高了背诵效率。
2.进行深度思考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课堂中,一般学生都会跟随着教师的脚步,即教师讲授什么,学生机械地学习记录什么,很少有机会有能力主动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深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摆脱固化思维的束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深度探索,培养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以辩证的视角看待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拓展教学内容,深入挖掘
文言文都有相应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和社会背景,这些背景统统表达了作者借文章所要抒发的情感、所要表达的态度和思想。然而在当时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很少结合写作背景等进行讲解,因此学生也很难从作者的角度和视角出发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内涵。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文言文教学内容丰富、增强学生语感的优点,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多的了解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以《过秦论》为例,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应先讲清楚它的创作背景以及秦灭亡的原因,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自己查阅资料,探寻二者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一国之兴亡,在施行仁政也。
例如,关于创作目的,两篇文章都借过去的史实来讽喻、劝诫当今的最高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而关于中心论点,二者则一篇在末尾,一篇在开头。《过秦论》先叙述历史事实“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然后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出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2018年9月,教育部出台《中华诵读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经典诵读、书泻、讲解等文化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诵水平。首先,教师示范经典诵读,传授知识技巧:其次,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根据朗诵薄弱环节进行指导;最后,让学生进行课前朗诵。例如在教授《陈情表》一文时,教师在课前给各个小组布置朗诵的任务,学生通过课下查阅资料,疏通文意,讨论朗诵技巧,不仅能够体会李密对祖母的拳拳孝敬之心,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孝道的理解。
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往往会按照讲解作者常识,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最后梳理文章思路,并通过文字来理解选文中的文化内涵,教师只是单纯的文化知识的讲授,忽略了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面。例如,鲁迅的《祝福》,这是一篇非常具有时代特征的文章.故而在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当时社会背景和婚姻观念,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时代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很多精华,同时糟粕的存在,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结论: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备受关注,近几年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越发高涨。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革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策略,保证完成培养全面型人才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邵亮. 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编文言文情况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9.
[2]张珂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育——以苏轼《赤壁赋》为例[J].才智,2019(04):20.
[3]赵顺莲. 高中语文文言类教学内容优化[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400-401.
[4]杨雅婷,徐梅.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06):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