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之思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姜华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关注与重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第一小学校  姜华   15009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关注与重视。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学好数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逻辑和创新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数学的核心素质。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小学数学教育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之思
        前言:社会各界对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之下,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对于小学数学的科学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使得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思想中深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理念,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一、鼓励性教育,提高学生的学科自信
        数学是一门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难免会或多或少的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更严重的会导致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失去兴趣,造成“厌学”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的课程时,要采取鼓励性教育,让学生不要畏惧难题,要学会从错误中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查漏补缺,避免下一次再犯同样的错误,从每一次的错误中一点点提升数学能力。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往正确的思维方向上思考延伸,最终解决问题、把握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自信。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粗心大意”;二是知识点掌握熟练程度不够。
        例如,在练习小数乘整数这一知识点时, 计算1.2×5时,教师教授计算方法为先把小数1.2扩大十倍得到整数12,再与整数5相乘得到整数60,此时要注意原式中小数点后有一位数,所以计算最终结果为6.0,即6,许多学生在计算时会忘记小数点得到结果60,有些同学则还没有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不会计算,学生在没有得到正确答案时,会觉得数学很难,打击了学生的信心。针对不同情况,教师应结合每个学生的情况坚持因材施教,对于计算正确的学生教师提出表扬;鼓励粗心大意的学生在做题上追求细致;耐心的为还没有掌握计算方法的学生详细讲解知识点,也让那些计算正确的同学帮助计算失误的同学。教师再分别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提供给学生练习,直到学生计算正确,取得成功,找回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使他们超越自己的能力限度,为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又介于学科本身的难度性,许多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学习热情不高涨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对于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起到了阻碍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师要跟上课改的步伐,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形式,促使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分层、分组计划教学,比方说在解决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按照学生对知识的熟练度将学生分为两个部分,教师要求数学能力较强的那部分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自行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用多种办法解释推导过程;而要求数学能力较弱的那部分学生至少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思维扩展。最终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成果分享,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边长乘以底边上的高。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取得共赢,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也教会了学生合作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利用科学的技术让学生们更直观的感受数学计算的思维过程;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形式,将枯燥的文字转换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数学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使得数学教学课堂的朝着优良发展。
        三、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且最终也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今社会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不仅是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重要途径,而且与数学教学活动密不可分。 通过实践,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更全面地体验和理解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例如,五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中的第七单元中,都是关于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过桥问题这一内容,让学生计算桥的长度和过桥的速度:学生以个人为单位,一个步子大概是50cm,,生从桥头走到桥尾需要走100步,大学花时间90s,根据 总长=单位步长×步子总数 和 速度=总长÷时间 可以得出,这座桥长50米,学生的行走速度约为0.56m/s。这样把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计算中,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带动作用。
        四、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和持续发展,国家要求学校不仅要教授课本上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不断的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这会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得到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核心要素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洪瑶琪,周秋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卓越课程设计[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4):37-40.
[2]吴彩凤,马晓娜.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运算教学设计——以“一元一次方程”练习课为例[J].林区教学,2020(08):82-84.
[3]崔源,杨丽琪,张博名.浅谈信息时代下思维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20(21):140-141.
[4]郭小芳.浸文化雨露,品数学甘甜——谈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小学数学文化课堂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0(20):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