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弥漫童心园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黄玉红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高效的阅读能力,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龙城镇中心小学  黄玉红 2352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高效的阅读能力,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兴趣  读物  能力 目标
        关于阅读的重要意义,无论怎么表述都不会过分:一个不爱阅读的人,怎么也不会领略出,生命原来可以绽放得那么绚烂,或许只有阅读,才让人真正地体验到,什么,才是生命的峰值性体验,那是一种从躯体到灵魂的颤栗。世界只有一个,可是不同的人看见的世界却大相径庭。阅读,使我们不仅能用我的眼睛看世界,也能通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说到底,作品无非是作家用他独特的视角看见的世界,我们读了多少个作者,几乎就有了多少个看世界的视角,有了多少个世界。我们的视界因此而广阔、丰富,胸襟因此而博大、包容。
        可是阅读,又可以说是与写作教学同等难度的存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刻不待时。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这样几点我认为很有必要。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
        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当所做的事情是自己的爱好时,你会发现做起事情来就会事半功倍,爱好能够让人变得聪明,爱好也能够给人带来动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在行程中得到快乐,在困难中得到鼓励。当孩子忘我地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他就是天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够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莫过于让他们爱上阅读。
        其实,每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对于他笔下的世界、人物,对于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都是怀着不仅真挚而且深沉的热爱的。所以他们把这种爱化成文字的时候,每一字都出乎心,发乎情,每一句都饱含着浓浓的情感,从他们的心底流出。比如路遥之于“我们的润叶”,铁生之于他的母亲,雪芹之于大观园里的那些女孩子们……最典型的莫过于司马迁——宁愿选择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腐刑,也要完成《史记》。可见,他们写是因为不能不写,对他们而言,写才是一种表达的大痛快。这绝不是那些把写作变成机械的码字的写者们可以望其项背的。如果说,不出于爱、发乎情的写作只是毫无表情的僵尸,那么,没有爱、不关情的阅读也只是没有浪花的死水。所以,语文老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带着一种爱的情怀、审美的情怀去阅读,努力地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发现作品的美丽之处,可爱之处,从而激发起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外可以适当延伸,把大量含金量高的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选择能够吸引他们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读为本。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诸葛亮把借到的十万支箭后来又还给了曹操,你知道是在什么时候还的吗?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许多同学读得津津有味。在读完了《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之后,我又让同学及时的诵读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因为疫情期间学生不能进校园,所以我充分发挥班级微信群的功能,让每个学生把《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的朗读语音发到班级微信群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学生们的朗读慷慨激昂!慢慢的对《三国演义》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在开学后我又在班内举行了阅读知识竞赛,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方法
        或许只有老师才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莫过于校园里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是一种包含于童声里勃勃的生机和希望。文字从来不是一个死的客体,而是有声音、有感情、有颜色、有温度的存在。因其厚重的质感、美感和情感,声音本身就极具动人的感染力,这一点,我们只须经常聆听像童自荣、孙道临、乔榛、李梓、方明等大家们的朗诵或配音,就一定会深信不疑。朗读——把文字、文章化作美妙的声音,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能增强作品的立体感,从而让学生深深地爱上阅读。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要避免单调乏味,要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在灵活多变的过程中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配乐读,表演读,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在做到“读出来”的同时,还要做到“读进去”。读中有思考,有感悟。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让阅读成为学生一次审美的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
        例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阅读教学中,教师由辨析词法、积淀语感出发,让学生感受真实语文的性情。
        师:请同学们朗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句中的词能不能换成括号中的词。
        多媒体出示: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闪烁)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望月)胜地。
        同学1:我觉得闪耀写出了,光彩耀眼,光亮程度高;而闪烁指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两者比较,闪耀更生动,表明月亮有光芒有静美。
        同学2:我来比较赏月与望月。赏月,是因为爱好喜欢而观看,可能在观看时会思考到更美好的东西,因为赏月的人心中有月,而望月有可能是随意看,不一定有深度思考。
        师:同学们的体验太精妙了,我们在读这些词句的时候,边读也边想象词句,从其间蕴含的意象就会发现月亮的风景就在眼前,这样学生阅读的不再是单独的文字,而是文字深处的风景,激发的不仅有兴趣,更有心灵的渴望。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目标,成就丰富的人生
       生命就是一粒种子,含着无限的生机、无限的活力、无限的能量。所以,生命的实现或达成,只有一条——生长。通过生长,让生命伸展、开花、燃烧、焕发出耀眼的光辉,感知到生命的喜乐。是呀,生命是多么珍贵,珍贵到让我们不知该怎么珍惜它,仿佛无论在哪一个方向上使用它,都是一种浪费,甚至是一种亵渎。可是当学生爱上阅读、爱上作品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个世界,爱上了生活。所以阅读,无疑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无憾地安放生命的地方。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把那些关于爱、关于慈悲、关于担当、关于正直和勇敢的,具有大胸怀、大气魄、大智慧的优秀作品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就能够不断地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怀,点燃他们对世界和生活的热爱之情。甚至可以说,要发现人生,要看到人生的丰满和美丽,除了文学,除了阅读,除了与如此多的伟大的人物、伟大的思想去对话,难道还有别的去处吗?
        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对于老师来说,与其发号施令,不如身体力行.让我们和学生一起相遇阅读,感悟美好,以完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诗意地栖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