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进行小学计算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梁明丽
[导读] 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计算知识。

广西岑溪市水汶镇中心小学   梁明丽    543204

摘要: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计算知识。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熟练运用并掌握计算,是每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计算教学也不单单只是教授学生关于计算的知识技巧,转而向着培养学生综合计算能力出发,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教学生活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探究分析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应试教育转为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从应试的角度上而言,只要能够考取更高的分数,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要,但是计算能力却并不如此,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学生没有办法将课堂上学习到的计算知识和技巧良好运用,就没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应该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提高小学计算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从而在取得分数的同时,锻炼数学综合素养。
        一、讲练结合,及时掌握知识技巧
        计算能力,其实指的就是学生对数学习题进行解答和对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课堂上,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过多,课堂占比较重,学生没有对其进行运用的时间和能力,导致理论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没有办法在实际中运用。课堂效率不高的同时,课后效率也十分低下。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讲解计算知识点后,在课上及时通过例题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新学到知识的能力,并加深该知识点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学生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完全掌握之后才能让学生在课后习题的巩固中完成对知识的更深入理解和运用。
        比如说学习竖式时,鉴于竖式在日后长久地数学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每一次数学计算都少不了它的身影,但是对于刚接触竖式的学生来说,它又比较陌生。我们可以在讲解完竖式的相应概念之后,给出一些简单例题,留出时间让学生对其进行计算,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来检验被提问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如果错误,就让被提问同学在黑板上展示出他的计算方式,并对其进行纠正。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的计算思维都得到锻炼,又能够通过个例强化该知识点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从而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竖式的计算方式和应该注意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贴合实际,在实践中完成计算应用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应用于实践,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鉴于小学数学的计算比较浅显,一般都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子,因此,除了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讲练结合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运用使用并分析实际中的例子,让学生来借鉴参考,并衍生相应的习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在枯燥且陌生的数学概念课堂上引入有趣且熟悉的生活例子,更加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更愿意进行数学计算学习。



        比如说在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我们可以通过预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根据现实场景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教师给出的例子可以与应用题类似:“小洪开了一家糖果店,有20块钱一斤的a种类糖果,和28一斤的b种类糖果,为了刺激消费,小洪决定将ab类糖果以3:7的比例混合起来这样会让顾客感觉综合类糖果在便宜的同时,能吃到2种糖果,比较划算。请替小洪算一算,综合类糖果的价格最低可以设置在多少钱,才能让小洪不亏本?”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来扮演顾客,通过购买不同量的ab两种不同类型糖果,感受综合类糖果的好处,之后对其进行计算训练,从而更加熟练地运用四则运算,并让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有能力对其进行解决。
        三、培养习惯,提高正确率
        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一些学生在接触计算时,没有意识到认真计算和重复检查的重要性,对于题目飞速地看一眼直接展开计算,在学生没有认识到题目内涵的同时,就紧迫的进行猜想性答题,很有可能得不偿失。并且,他们对自己的理解和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自信,认为自己只要做过的题就是正确的,从来不回头检查,导致一些“我只是马虎”“看错题了”等问题的出现。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马虎大意导致做题失败,只是因为他们对知识和计算掌握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熟练,没有达到做题的要求,当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重复强调良好计算习惯的重要性,并在学生的每次计算实践中,以习惯作为评分的一个标准,让学生能养成检查验算和认真计算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比如说,我们在教导学生学习口算心算时,学生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既是对口算心算结果的检查,又是对学生口算心算能力的肯定。又或者有些学生的成绩跟预期相差比较大,那教师就可以对他们的试卷或者题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因为“马虎大意、粗心略过”而产生的错题,可以让学生对这些题进行重复记忆或者抄写,在这个知识点上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注意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计算正确率和计算能力。
        四、创设情境,多种教学方法辅助学生学习
        我们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辅助学生学习。僵化死板的灌输性教学,只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束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想和计算方法落入俗套,失去自我探索和学习的能力。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教学模式也有了极其丰富的增加,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比如说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趣味性导入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等等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在进行计算时能够有坚实的知识基础,从而提高计算正确率。
总的来说,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探索和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计算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佳. 基于数学活动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