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辛家满
[导读] 本文将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提取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展开归纳和分析,并提出创新性的教学指导方法,希望对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兴趣,优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第一中学  辛家满

摘要:本文将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提取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展开归纳和分析,并提出创新性的教学指导方法,希望对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兴趣,优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阶段;创新方法
        众所周知,在初中阶段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国策以及强化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反思,希望可以与同仁共勉。
        一、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问题反思之一:如何更加有效的学习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并让信息技术服务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今“网课”教育模式的兴起,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就是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信息化的教学方法,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让学生迅速集中学习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挑战就在于,教师是否可以恰到好处,实事求是,辩证分析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有的教师错误应用信息技术,未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反受其害,这种问题就是我们应当予以避免的。
        问题反思之二:确定何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追问教师我们究竟要培养怎样的人才?教育的最终目的都应该归结到培养哪种类型的人的问题上来,比如,传统的教学思想下,大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考试得高分,因此,开始了所谓的“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基于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而从当代的素质教育理念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基于此,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是更偏向于前者还是更偏向于后者?
        问题反思之三:通过何种教学手段,可以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教育家李希贵说“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并且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所以,当前的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该重视对教学方法的变化和革新,通过结合多元的教学元素、资源,如音乐、生活故事、图片、图表和角色演绎等,调动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积极性,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整体质量。
        二、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实施创新
        (1)让新奇科技,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堂
        “网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在使用之初确实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另外,有些学校刚刚投入多媒体设备,使其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时,也确实深深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在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微课教学技术以及“网课”教学模式等的了解,实事求是,辩证分析地将其应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这样可以让“声”、“光”、“电”三者巧妙结合在一起,发挥动态内容教学的优势。
        比如,在教学指导《珍视生命》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复杂性、脆弱性和顽强性,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投影的方式将奇妙的大自然生物栖息、繁衍和生病、死亡等过程展示给学生观看,一则让学生知晓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二则,让学生从生命的诞生、成长、变异、衰老和死亡中,感悟到生命的顽强、脆弱和无奈,使得初中生衍生出保护生命,尊重生命以及敬畏生命的观念。多媒体视频教学的方法与传统“口述+板书”的方法相比,更容易吸引学生,进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2)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他们在文化知识领域自然应该有所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遗忘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意义。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和法治观,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反观当今社会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出的一些新闻实事,如车主醉酒撞人逃逸事件、老人街边恶性讹诈事件以及新兵入伍不堪忍受训练负累而选择逃离的问题等,从道德的层面来说,可以理解为严重不负责任以及寻衅滋事的问题,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则也可以理解为严重扰乱社会治安,挑战法律底线的行为,之所以会导致这些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很可能来自他们生活的家庭环境,而另外一个原因,可以说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失败。因此,我们应当继续加强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凸显学习主人地位
        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也需要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和感悟,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呢?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好各种节日,比如,清明节、重阳节、国庆节和春节等,带领学生在这些特殊的节日去完成一些活动,比如,清明节可以给革命烈士献上一束鲜花,或者是给予烈士沉痛缅怀,又如,植树节,带领学生去参加野外义务植树的活动,感受亲手培育生命的自豪和骄傲,这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国防安全意识,提升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这些实践教育活动,也有助于凸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青少年在社会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
        (4)创新教学评价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课程改革之前,我们对教学评价的认识还比较单一,过于重视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志,也正是这种不正确的评价思想,才使得学生感受到了不被重视的体验。因此,在本轮的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革新评价思想尽快建立和完善一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综上,当前的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度反思和总结的内容,并且有的问题还需要教育专家来给出教学建议,唯有如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也才能实现教学思想的革新,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立足于此,笔者对如何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展开了过程和经验的分析,希望可以给同仁提供一些参考,培养出更多综合、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倩.案例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考试与评价,20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