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探讨 何晓蓉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何晓蓉
[导读] 生物是探讨物种起源与变化的科学课程,能够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是帮助学生丰富视野、拓展思维的重要学科。

四川省南充市第九中学校  何晓蓉  637000

摘要:生物是探讨物种起源与变化的科学课程,能够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是帮助学生丰富视野、拓展思维的重要学科。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 在教学生物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灵活转变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思维,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开发学生的对大自然的积极探索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
        社会在不断创新发展,教育行业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启发式教学是新课改推行的创新方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探索的形式,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点生物课程涵盖的范围广,而且没有特定的规律,传统教育模式很难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规律。在生物课堂中应用启发式教学,能够通过生物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意识里对物种变化的探究欲望,更加深入了解生物知识,提高生物课程的学习效率。但是我国教育行业对启发式教学的应用还不够成熟,不能发挥启发式教学的真正价值,对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出最合适的启发式教学思路,全面开发学生的思维,为高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1.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启发式教学教育创新的重要体现,打破了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为核心,让学生的思维逻辑得到完善。高中是我国教育阶段的一大关卡,学生需要面对沉重的高考压力,传统灌输教育下,学生只能学习到板书的内容,无法深入分析生物公式的规律,不利于学生自主思维发展。而生物课程是对自然规律的科学探索,需要灵活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新教改背景下,课堂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实行者,为国家未来发展培育高素质的人才,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思维理解能力,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生物学规律,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兴趣,主动地学习、吸收相关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2.1制定预习计划,启发学生的连贯性思维
      生物知识体系比较宏观,高中的生物课程都是按照教育目标选择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自然规律的无法得到连贯统一,学生学习压力大,很难分心去深入探究知识点,导致很多学生的生物基础较为薄弱。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老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定相对应的课前预习计划,比如总结上一章学习的自然规律,然后探讨即将要讲解的生物知识点是否与所学知识点有联系,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提前梳理生物知识点的思路,在听课的时候也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老师教学的时候能够更加深入理解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启发式教学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高效防范,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联想到已学的生物规律,将知识点有效的串联起来进行综合探究,提升高中学生的生物逻辑连贯性,对问题的考虑更加全面。
        例如整个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圈,而生物圈中包含着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与海洋等是自然界的基础生态系统,而农田、城市生态系统则是维系人类发展的重点,不同的生态系统,消费者与制造着不同,形成多样化的食物链。而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作为主要的生物链消费者,需要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要通过航海运输发展贸易、要耕种植物解决温饱,还要规划建设城市建立家园。老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预习,提前在课程中找到相关答案生态系统包括什么?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包含了哪些生态系统?人类是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上面位置?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探索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的掌握生态系统的相关规律,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了解更多奇妙的生物知识。
      2.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探寻生物学规律
        通过生物学我们可以了解到,自然界的生物,除了病毒意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自然界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而不同的生物中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是不一样的,例如动物细胞包括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但是没有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则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细胞壁,细胞壁是区分动物与植物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注意区分,很容易混淆动植物细胞的不同性质。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就是细胞中的叶绿素通过光照进行反应,将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成有机物,给自然生物制造氧气。氧气是自然界生物生存的必须物质,如果没有氧气,自然界的生物就无法存活。老师要充分给学生科普生物学的科学性,让学生能深刻感悟、尊重大自然,协调自然和谐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3结语
        启发式教学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为主,改变灌输被动式教育模式,希望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根据问题逐步分析、推理答案。生物知识体系比较深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生物即自然,自然即生活,所以在老师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与自然万物保持敏感思维,学会发现自然界隐藏的规律,拓展自身的思维视野。 
参考文献:
[1]韩冬冬.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11):160.
[2]袁玲.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以选修一教材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85.
[3]孟晓薇,赵亮,陈伟,王祎玲,芦荣胜,段江燕.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194-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