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科学工程技术内容教学分析及其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梁贤华
[导读] 在我国新课标教育发展主流下,在科学课程中新增了“技术与工程”的内容,给予了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也使学生有能够温故知新、综合所学的知识,鉴于学科特点,教学应以小学科学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科学工程技术内容教学的质量。

沈阳铁路第五小学    梁贤华   110001

摘要:在我国新课标教育发展主流下,在科学课程中新增了“技术与工程”的内容,给予了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也使学生有能够温故知新、综合所学的知识,鉴于学科特点,教学应以小学科学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科学工程技术内容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下  小学科学工程技术  教学
        小学科学工程技术教学旨在让学生体验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力,同时让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能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这无疑也是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我以此为研究对象,希冀在科学课程工程与技术这一新领域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新课标下小学科学工程技术内容教学探析
        1.解读小学科学工程技术内容教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是《新课标》新增素材,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求。这部内容不单属于技术工程的学习内容,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模块也同样涉及。科学工程旨在学生深入地思考科技产品对生活 、环境及社会都有哪些消极和积极影响。新课标要求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了解科技带给生活的便利条件。人类可以利用科技改造自然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仅如此,教学还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让孩子们懂得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此外,还要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能够针对某一具体任务,按要求设计和制作。
        2.小学科学课程的学情分析
        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他们具体形象思维有一定的发展,想象力和观察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孩子们具备了一定的动脑、动手的践行能力,也乐于完成动手活动,且对教学作业的要求,如设计、制作等方面有清楚的认知。教师应把握这一契机,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挖掘他们的思维潜力。
        此外,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无时无刻不渗透进学习生活。科技在生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这就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科技素养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时代的使命要求学生去认识和应用科学的工程技术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主流下,学生的科技素养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二、小学科学工程技术内容教学的基本策略
        1.融合理念下的创新教学
        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同时知识也应服务于社会生活。特别是对于科学学科,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就需要教学融合生活本源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自发去思考,寻求解决的办法。
        例如:以《玩磁铁》一课为例,笔者就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自认为可以被磁铁吸引的物品带到学校,对于不能带来的此类物品,他们可以拍下来发到教师的邮箱中。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将带来的物品展示出来。


学生带来了磁铁挂钩、吸铁石、磁扣的小包……,还有学生拍下了冰箱门磁条、电磁炉等,还有用于医疗领域的针灸磁疗仪器等照片。这样,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品,让学生对磁铁有了初步的认识,它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活。与此同时,笔者依据教材要求,开展了实验教学,向学生展示了“将磁铁慢慢靠近回形针,发现回形针向磁铁靠近”的现象,并且笔者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对发现的现象进行探讨。在课上,实验、讨论和总结的学习过程,其本身就是完成一次科学工程的构建。
        2.打造开放的教学氛围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具有可调控性,但课堂教学往往是封闭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教师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在课堂之外适当地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近自然及生活中的科技产品,从而获取感性的知识和经验。打造开放教学法,不但丰富课堂教学,而且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例如:我们学校几乎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出发前科学老师会给各年级下发不同的参观任务单,让他们有个参观目标,鼓励学生写科技展的观后感。科技馆里所展示的高科技产品和小发明,让孩子们叹为观止深受启发。这些新奇的事物,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如虚拟运动墙上的液晶屏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旁边有一个电子球拍,人拿着挥一下,就能跟屏幕中的人对打乒乓球。此类活动,能够让学生学习科技发展的进程,增长人文素养。了解现代前沿科学技术创新动态,从小注入创新的意识。
        3.问题启发性教学方法
        启发性教学最大的优越性是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发参与教学活动,并能从活动中有所收获,通过自主深入地探究问题,能够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谓教无定法,教师应如何有效的“启”才能促进学生“发”,这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灵活机动地应用教学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 设计并制作一辆小‘气’车 ,笔者以“提出问题、讨论研究、设计草图、制作调试”为思路主线开展教学。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先玩气球,发现气球充气之后再松开口,气球就会反方向跑。笔者设立导引问题:你能设计一个以气球做动力的小车吗?学生经过小组研究确定小车的做法,着手准备所需材料;绘制设计草图,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出别出新裁的小车。最后,在制作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制作。他们有的用泡沫板、有的用纸盒、有的用塑料瓶,通过不懈的努力,反复调试,让小车在一个气球做动力之下从讲台一端跑到另一端。通过亲身动手制作,让学生学会了一些设计制作的技巧,并增长了材料和结构等知识,同时使他们对这一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综上,我以科学知识、探究及态度,还有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四个方面对技术工程这一领域内容进行剖析。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如何有效实施该领域教学实践活动做了一些探索,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希望对小学科学技术工程教学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张静.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教学研究[J]. 科技信息, 2013(06)
[2]赵继辰.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科学"动力小车"教学思考[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0, 000(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