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语文教学焕发出青春的魅力 周水志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周水志
[导读] 高中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第二中学  周水志   334200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编演课本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对此,笔者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 编演课本剧  高中  语文教学  有效途径
        正文:
        1、编演课本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高中学生不喜欢上高中语文课,极不重视高中语文教学,把语文视作副课中的主课,极端者甚至提出取消高中语文课设置。本人以为,造成高中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有三大原因:
        (1)人文性缺失。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当前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内涵,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当做有巨大能动性、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2)过多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缺乏情感交流。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接受教育熏陶、情感浸染、文化陶冶的人。
        (3)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把生动活泼的充满人性的语文课堂搞成千人一 面,把活生生的人性教育蜕变为机械。高中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什么形式?怎样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笔者认为,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编演课本剧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因为高中生正当青春,他们风华正茂,充满生机和活力。
        2、高中语文教学开展课本剧编演的可行性研究 
        2.1 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
        (1)、 形式新,学生学课文有兴趣。
        改编剧本?选哪一篇?怎样编?你来演什么角色?能不能演好?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问题。要编演课本剧,戏剧的有关知识可是基础中的基础,过去学生对戏剧常识不愿学习,现在他们可就主动去学习了,并且把几篇戏剧体裁的课文也认认真真的读下来。
       (2)、 内容新,学生学语基有兴趣。
        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剧本里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就要求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读音要准确,对话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基的过程,也是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



        (3)、 表现新,学生对提高能力有兴趣
        改编课文为剧本,要把很多叙述性语言转化为对话,对话语言强调性格化,学生就需要对人物性格进行把握并注意对话语言表达的技巧。表演中的动作也如此。
        2.3 编演课本剧能促进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语文课一定要研究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喜欢。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1)学生自我意识愈来愈强,他们希望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独立地解决问题,不愿轻信别人的结论,不愿盲从,爱评论和争论,倘能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从心理上他们会感到很大的满足。
        (2)自强心理、成就心理也十分突出,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征服欲,“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倘能挖掘新奇的东东,必将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索心理和猎奇心理,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3)高中学生的显示欲也很强,他们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他们迫切需要参加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表现自我,他们常对活动充满热情,城市音乐、广场、俱乐部他们都喜欢参加,真可谓“有青年的地方就有表演”,倘能组织团体活动,学生一定报名踊跃.4月28日晚上,飞利浦电器公司与全国青年理事会联合举办以“表达”为主题的大赛。“表达”的方式,是青春奔放的街头舞蹈(breakdance)和淋漓尽致的涂鸦(graffiti)艺术青年公园里人头攒动。热情强劲的音乐声中,鼓掌声、喝采声一浪高过一浪。高难度的街头舞蹈,色彩鲜艳的涂鸦艺术,充满青春活力的hip-hop,体现了年轻人寻求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
        2.4 学生排演课本剧有历史渊源,提倡课本剧和学生演剧在今天同样有重要意义。
        19世纪末,在时代大潮的激荡中,学生演剧为中国文明新戏的出现拉开了序幕据有关资料记载:上海、天津的学生早在1899年就演出了自己编排的以“官场丑史”为内容的新戏,以后又有反映戊戌六君子和义和团内容的“时事新戏”。学生凭着一颗赤子之心,自编自演了许多抨击社会黑暗的时装剧,引起了相当的轰动,推动了戏剧改良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戏剧近代化的标志——文明新戏的先驱。改良派先驱梁启超对学生演剧这件教育界、文艺界革命性的事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老一辈革命家中如周恩来、邓颖超、萧楚女、廖承志以及著名的戏剧工作者如曹禺、金乃千、欧阳逸冰、郑邦玉等等,都是当时学生戏剧队的积极分子。
        提倡课本剧和学生演剧在今天同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迅猛发展的现代影视业的激烈竞争中,传统戏剧正面临着愈来愈强有力的挑战。与以前相比,进戏院看演出的观众渐渐少了,青少年中对戏剧的茫然无知者却一天天多了,人们对戏剧的兴趣正在逐渐减弱。许多有远见的戏剧家深切地感到:让戏剧到青少年学生中去,事关戏剧事业的未来;为此必须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不但要演给他们看,而且要让他们自己演,让美好的戏剧艺术之花成为校园中一道瞩目的风景线,让中小学的课堂里、教室中经常有文明戏剧的笑声、鼓掌声,也让那些有演出才能的青少年受到锻炼,脱颖而出,成为戏剧队伍中的后继者和新生力量;更是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综观上述,课本剧的出现是必然的,课本剧受到欢迎也是预料中的。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的困惑及走出困惑的途径》
[2]《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