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江阴市实验小学 蒋俏薇 214400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原本线下才能完成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学资源得到空前发展的情况下,实现了线上辅助线下从而达到更好效果的教学形式。如,学案引导的纸质资源、电子书包的电子资源,还有以“微”字开头的视频资源,如,微视频、微课等。微视频”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倡导的新型教学方法,本文针对微视频对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展开探讨。
关键词:微视频;小学科学;探究能力;思考
微视频是指个体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短则30秒,长的一般在20分钟左右,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 正是因为微视频的这些特点,在生活中广受群众的喜爱.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视频的这些特点,把知识点转变为一个个微小视频 ,在课堂中为同学们播放,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一、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1.运用微视频,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积极性
微视频的表现形式相比以往单纯的视频资源、静态的图文资源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科学课上微视频可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并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截取“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加上文字做成微视频,画面同时出现“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乌鸦将石子放到瓶子里后就能喝到水了呢?”等问题,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形象直观的动画非常感兴趣,在几分钟的微视频所展示的具体活动过程中,他们能从中提取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在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和问题后,还可以用下一个小微课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潜水艇的上浮下沉的情形演示:空气进入压载舱,水就被挤出来了,空气被排出来,水就进入了压载舱。演示告诉学生“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形象的微视频在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在科学中,用证据证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事实,并不是用一个实验、—次实验就能验证的,必须构建一个证据系统,用多个证据来证明。
2.运用微视频,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中,自主探究能力是特别重要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以自主探究性质为主的课堂教学在新课标下十分受欢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交流讨论。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微视频可提供某些特定素材来指导学自主学习,这就是构建自主课堂的一个重要前提。
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物体遇冷不会收缩—教室里的桌凳就没有因为冬天而变小”,再如:“把纸和球同时从高处放手,猜哪个先落地”的假设活动,教师制作相关微视频,分别演示这些科学现象,从而可以看出假设情况的正确与否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又例如在《冷热与温度》中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这个实验中引入微视频进行教学,教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后,将课前制作好的微视频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微课中强调注意项,学生在看微课时注意力集中,看完后学生再动手操作,增加了学生动手探究的时间,效果很好.不仅是这个实验在热学这个单元采用微课辅助教学大大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运用微视频,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
学生只有学会观察,才能获取更多直观的信息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推动学生展开探究性活动。如果学生不会观察,无法获取信息,那么就无法展开探究性活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观察,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知识,以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二、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引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微视频的质量
考虑到微视频本身作为媒体这一性质,在设计内容时要考虑与多媒体的协调性选择内容时要注意短而精。如果在教学中就已经通过PPT展示了动画效果,如果再在微视频中展示,内容简单而且重复,反而效果不佳。最好的是将视频压缩的长度在15分钟到十分钟以内 ,除了内容外,还包括微视频的制作、声音、视频、时间长短等对学生的使用都会有影响。用生动的动态制作教学视频一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增加说话时的幽默感,比如可以用一分钟的笑话引入课堂主题 ,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喜欢听的学生也可以选择直接跳过内容.幽默会使学生在一个好的心情中开始学习。
2.微视频运用方式
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学生学习突破时间或空间限制等方面上,微视频的优越性是很高的。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就会让学生打开微视频学习,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视频的创作来逐步完成任务,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就会大大减少,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不增反减,长期如此会导致学生对教师形成依赖。教师应当首先抛出课程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待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解答遇到瓶颈时,教师就可以打开微视频来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观看视频时的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学生的思维也会产生碰撞,学生会对所掌握知识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结语
综上所述,微视频是一种辅助教学模式,将微视频运用与课堂教学中可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如何运用此种媒体、如何与其他媒体有效结合来构建高效课堂等都需要不断的创新、应用,这是寻找平衡点的关键。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微视频有一个认可的态度,要明确微视频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优越性,这是教师揣摩、制作和运用微视频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郑强. 依托微视频引领学生走入科学探究的世界[J]. 科学咨询, 2020, 000(002):62.
[2]陈小乐.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微视频的制作与应用[J]. 大东方, 2016(2):151-151.
[3]张金萍. 在小学科学中恰当运用"微视频"[J]. 数字化用户, 2018, 024(02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