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高段应用题解题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王宝林
[导读] 小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阶段,身体各项机能都在逐渐完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应用题的出现就很能锻炼学生的这一能力。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联合小学   王宝林

摘要:小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阶段,身体各项机能都在逐渐完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应用题的出现就很能锻炼学生的这一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在面对无能为力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分析创新教学方法领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发散思维
        一、重视小学中高段应用题,了解其重要性;
        想要锻炼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对问题的能力,仅仅靠课本上的题是不够的,应该多锻炼学生学习一些中高阶应用题,把中高阶应用题的学习作为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重点。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学阶段小学生这学期的心理状况:越会就越想学,越不会就越不想学习,知识学不会的学生,时间一长就会抵触这个科目,从而变得自卑。更有甚者一旦讨论到应用题就自我否定,所以应用题在小学这个阶段是比较重要的;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非常不利的,升到初中后可能学习起来也会比较吃力.因为这个数学知识是连贯性的,所以,小学中高段应用题地位不容忽视。
        二、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从答题策略来解决;
        古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中高段的应用题非常的多,而且非常的复杂,如果我们一味的让学生学会做题而成为刷题机器,学生肯定会产生抗拒心理,从而厌烦做题,厌烦学习。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面对应用题时,首先让学生找到题中的已知条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口头能力去表达题目中的要求,剩下的就要给学生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分析的结果进行独立的计算,最后让学生自己验算,让学生自己找自己的问题,如果有问题,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是粗心还是考虑的不周全了。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题讲解的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应用题切合于生活实际,遇到现实中的问题,能够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
       1.应用题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更贴近于生活,比如小学课本上经常会出现景区儿童票和成人票需要多少钱?哪一段路程最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情景带入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小学中高阶段的应用题回归到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分散性思维的培养,来源于应用题中多样化的提问。
        应用题来源于生活,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死板,不会灵活变通,让学生刷题成为“做题机器”。那就失去了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应用题体融入我们生活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够让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去看待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考虑应用题的生活化,和多样化两个特点。当学生遇到应用题就可以结合我们生活的实际例子来分析,从而想出解决的方案。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摆脱数学课本的无聊,通过生活实际,图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今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做好了铺垫。
        3.好的做题习惯从重视应用题做题的步骤开始。
        我们观察到现实生活中有一定成就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行为习惯非常的好。所以说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定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我们在联系做应用题时,应该培养学生有一个好习惯,多读题看清楚已知条件、因为想要解答一道题时首先的了解题干信息,理解题目是最基础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具备审题的能力。让学生多动脑想一想,做题时要严谨。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在讲解应用题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把应用题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要求学生做题时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思路清晰、思维严谨、字迹工整等为以后的初中、高中学习做铺垫。
        三、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想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前提的有一个合适自己的方法。新课标的改革:现在小学阶段的应用题要贴近生活,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把应用题带入到生活的例子中去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把应用题放在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摆脱学生的“死板”,这就需要老师有策略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合适自己的解决问题方法,合理运用新课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只有自己有独立思想和逻辑思维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3.结束语
        到目前为止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还不够完善。应用题在小学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一个绊脚石,也可以说是阶梯。所以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该有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旭霞.有量有路有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堂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5(35).
[2]王金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技巧策略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