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化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陶雄
[导读] 随着新课标的正式颁布,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理念、方式及目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湖南益阳市安化县梅城镇完全小学  陶雄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正式颁布,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理念、方式及目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我们迫切需要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效率不仅低下,而且还会影响到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自住性积累。为了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化、效率化、基础化、素质化和高效化的发展,我们就必须要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普及化推广。
【关键词】小学语文;转变观念;教学高效化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方式及目的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标准所规定的这种理念,主要是以转变课堂主体为切入点,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目的所进行的课堂科学规划。传统教学中,以讲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扼杀学生自主性、探索性思维的主要元凶。因此,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人认为,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和探索能力,必须转变观念,抛弃以讲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学案导入、先学后教、学生思考、课堂训练等四方面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案导入,即在课程开始前,利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意愿。在学案导入时,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学生产生兴趣的主要动力。调动好奇心,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比如在讲《落花生》一课时,我会采用设问的方法,询问学生为什么要将花生叫做落花生、有谁种植过花生、花生在什么季节采收等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鼓励学生自己查资料,解决疑问,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又如在组织学习《鲸》这一课时,我会根据这一课的特点,用图片展示法,先展示大海的图片,询问学生见没见过大海;然后,展示一些简单的水生动植物的图片,询问学生其名称和大概习性,最后,再展示鲸鱼和大象体型对比图片,对其体积、习性做简要的说明;让学生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以及这种动物所具有的习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彼此进行资料的汇总与交流,然后,顺势引入课题,进行课程的讲解。通过这种生动的学案导入,首先,可以让学生对于所学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能引导学生自主的思索、查找资料;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文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教学有了针对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思考、动手以及资料检索的能力。
        二.先学后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先学后教,指的是在进行正式的授课教学之前,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预习,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堂教学。先学后教教学理念下,学生并不是盲目的学习,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学习。先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即老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要对学生学习的时间做明确的规定,不能无限制的拖延下去;在内容方面,也要做具体的规定,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的胡乱翻书。


此外,老师还要明确学生所用的自主学习方法,如单人学习、小组讨论、还是别的,最后,老师要明确学生最后要展示的成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习效果,提升课堂效率。总的来说,先学后教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学,可以对学生的自我思考、资料整理汇总、团队合作能力进行整体的训练;另一方面,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先学后教摆脱了传统教学中先教后学这一方式对学生思维的禁锢,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讲解,可以有效的体现学生主导的课堂氛围。同时,在学生进行相应的自学之后,老师在对一些问题和观点进行整理,并引导学生多角度、扩散性的去思考,这样,可以结合每一位同学的想法,促进知识的全面传递。
        三、学生思考,激发思维能力。
        高效课堂必然是学生主动思考的课堂。思考能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思考欲望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在问题的设置上要能够紧扣教材,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具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够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问题的设置要多少适量,大小得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严格选择,让每一基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对问题消化、吸收,在数量上应该尽量控制保证问题的精炼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厌倦情绪的产生。第三,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注重技巧,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在设置问题时的初衷相违背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对问题质疑。小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教师不断地唤回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思考中真正地获取知识,因而在学生交流中要注重技巧,所设置的问题要体现一定的水平体现教学新理念。
        四.课堂训练,转化课堂知识。
        课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练习、完成作业,这是对先学后教过程中所掌握知识进行强化的必要方法,只有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课堂训练,才能够将课堂所传递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而提高其个人的素质,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在进行当堂训练的时候,首先,老师要进行针对性的问题设置,让学生进行限时解答,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紧扣课堂内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整体的训练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掌握课堂训练的节奏,尽量营造一种紧迫但不紧张的气氛,同时,明确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课堂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引起学生的竞争心和积极性,比如对利用很短时间就完成训练、并且质量比较好的同学,进行适当的表扬。
        总之,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小学语文可以说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将来的成长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系教育成败于一身,因此,教师掌握良好、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案导入、先学后教、学生思考、课堂训练,这是转变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病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的科学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不再是说一不二的权威讲授者,而是循循善诱的引领着,引领学生去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强化知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指责减轻和重要性下降,相反的,这对老师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老师可以灵活的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还要求老师可以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有效形式,引领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正华;;对当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下);2014年09期
2.张云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年26期
3.包晓娟;;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6年4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