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朱恒东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新疆伊宁市第七中学  朱恒东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化学知识,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做学习理解,带动化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化学学科认识,有助于自主学习中学科素养的养成。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有效开展要注意学生在其中的参与性,保证素质教育的落实,所以要做分步引导和兴趣激发,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过程中,以过程和结论总结培养综合素质,以推动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开展
        前言:在以往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汇总,由于中考的压力,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以介绍为主忽视了学生对实验的看法,也没有将实验与知识理解应用结合,以此就形成了形式化和简单化的问题,不利于化学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提出,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的开展也就需要进行全面革新,把握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目标,以此策略上做出改进,让实验学习与教学结合,带动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化学课程教学质量。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其知识内容是抽象的,单独的化学知识很难形成体系,也不容易被理解。实验教学的开展就是让化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认识建立联系,通过实验演示和验证让知识有所呈现,便于学习理解,使化学性质和反应有一个直观的呈现,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同时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够改变枯燥的化学知识教学,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这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升,提升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以达成深刻理解记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效果,把握实验中化学知识的呈现形式,并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做出优化,保证学生的参与性和思想理解,以此保证教学质量[1]。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实验教学对于初中化学课程的有效教学较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其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能够有效理解知识内容,需要通过实验的演示增加学习的兴趣,带动思维建设和习惯养成并且通过实验教学设计培养学科核心素养[2]。综合性教学目标的设立让初中化学实验的开展不能以简单的演示和分组操作为主,而是以学生为核心,让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并在形式上做素养认知的引导,让知识、认知、思维、应用在其中得到结合,从而保证教学效果,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构建实验情境
        教学的有效性不是教的有多好,而是学生有所得。这需要学生在其中的主动参与,能够去做探索和实践。但是初三的学生在化学课程实验教学中,普遍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分析,缺乏主动参与的想法和意识。对于此,教师应积极构建实验情境,让学生对实验产生参与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做思维探索理解,化学实验的效率和效果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也就会得到保证。比如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铜制品时间长了会出现一些氧化现象,为了清除这些氧化的情况很多工艺师傅会用木炭来解决,这其中就有着化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介绍,就让实验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解,带有一定额生活常识和化学应用,可以激发实验学习的兴趣,引发实验探究学习。



        (二)加强实验过程互动
        实验教学的开展中要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理解认识,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理解差异和能力差异,简单的实验演示下根本无法完成理论知识点的提取和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方式上做出创新,加强过程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进程中,做理解认识和探索学习。比如在“搜集二氧化碳并验满”的实验中,可以在搜集前询问学生应该怎样去搜集,提出验满的实验原理解释,不要让学生光去听,而是让其在实验中能够去想。而学生在其中肯定有产生不同的见解,这时教师应做实验演示,以实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认识,并鼓励学生去作分析,应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过程。在实验教学的互动中,学生能够有所思考探究,也就可以实现有效的知识教学[3]。
       (三)创新分组实验方式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分组实验的开展需要学生去进行动手操作,在形式和过程上带有一定的实践性。但是在实际开展中却存在学生不能有效参与的情况。教师应在分组实验教学方式上做信息技术应用,让分组实验的开展有结构调整,保证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比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中,就以微课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前做自主设计,建立实验的过程,并针对自己的设计做理论介绍,然后在实践操作之前再组织整合分析,以完成实验过程和原理的理解。最后再开展分组实验操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会有实际的理论支持,有助于个人化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并实现全员参与。
       (四)组织实验共生总结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会有不同的体会和认识,获得化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利用好这些资源,以共生总结的方式强化知识教学,让学生能够将实验中获得的知识和思想有所交互,纠正理解上的错误,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在共生总结的开展方法上,教师要注意知识结构上的引导,完善实验中知识的挖掘和内化,从而提高知识教学效果。
       (五)引入应用培养素养
        素养培养是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社会责任的培养以绿色思想为主。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的内在理解。在策略上可以基于化学实验引入应用思考,使实验教学的思考能够得到延伸,促进化学改变生活的意识。比如在“水的净化-过滤液体”实验教学中提出实验的内容在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样的应用在应用中需要做哪些改变。以此让化学走进生活,培养社会责任素养,促进绿色化学思想的建立。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注重学生在其中的状态,在知识层面要做探究引导,在素养层面要做实践分析,在自主发展层面要做拓展延伸,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综合素质的成长,有化学综合能力和思想品质的发展。在实施策略上需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参与,营造互动探究氛围,总结实验知识内容,保证实践实验设计,开展共生总结,培养绿色思想,让实验教学成为学生了解化学、学习化学、应用化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选鹏.浅析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19.
[2]杨兴龙.基于问题链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62.
[3]韩志成.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J].教育革新,2020(0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