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杨艳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扬州市江都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中职学前教育的教学当中,音乐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也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的传播者---幼师,肩负着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蒙和发展培训的重担,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特殊的历史使命,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如何将会给幼儿教育事业的质量带来影响,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对国家民族的未来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且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本人来说,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直接对其文艺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和作用。
       音乐作为以艺术形态传承文化的载体,是人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因而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完善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很多学生处于能够了解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但自身的技能水平往往限制了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听钢琴曲,但是她自身的钢琴技能水平不够,或者基础较差,就阻碍了她进一步感受高雅音乐的艺术熏陶,影响她的文艺素养的培养。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但仅仅是对流行音乐感兴趣,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兴趣不大,对音乐的获知和了解都有局限性。视唱能力也存在问题,不能够很准确唱出旋律就体验不到旋律的优美,感受不了音乐的美。结果还显示学生的自信心不够,很多学生不太喜欢唱歌,也极少参与活动,尝试少了,舞台经历不够,导致学生不敢唱,不敢展示,有拒绝心理,音乐艺术是需要实践的艺术形态,只有大胆的表达内心的情绪,才能感受它的魅力有自信才能更好地展现音乐艺术之美。
        为了提高学的音乐综合能力,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⑴ 增强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含音乐理论,视唱练耳,声乐和键盘乐器基础,很多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不牢,视唱时读谱能力差,音高和节奏拿捏不准,唱歌的时候声音小,气息不够,歌唱时缺少情感的流露,这些都是基础知识欠缺的结果,所以增强音乐基础知识是提升综合能力的首要任务。
      学前教育的学生有别于艺术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她们并不需要把音乐艺术学得很精很深,而是要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能够胜任教学即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大多为幼儿园老师,在培养她们视唱读谱能力的时候除了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之外,都会选择一些幼儿歌曲和经典名曲以及流行音乐进行练习,这些曲子都是朗朗上口通俗易学,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而且提高了识谱能力。
      在训练键盘乐器时,注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练习,同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布置弹奏任务,除了训练书本教材的曲目外,加入课外曲目特别是流行乐曲,增强学生弹奏的兴趣,熟悉的旋律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比如弹奏《大鱼》《只要平凡》等这些曲子旋律熟悉且简单易学,结合电影内容更增强她们的兴趣,弹奏效果就有明显的改善。另外结合就业的特点加入大量儿歌的弹奏,既迎合今后工作的需求,又增强学生弹奏的自信,效果明显。
      声乐歌唱时,选择适当的歌曲很重要,学生唱歌根本是感受音乐的美,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唱歌可以愉悦我们的身心,也使人更加自信。不过很多学生只喜欢唱流行歌曲,对经典的名曲兴趣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会选择一些适合她们的名曲,既要好听也要好唱,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通过现代音乐创作的古诗歌曲,深受欢迎。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对我们中职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好听好长又经典的古诗来充实音乐课堂,甚至利用班会课来学习.比如李商隐的《别亦难》,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袁牧的《苔》,庄子的《梦蝶》李清照的《如梦令》,白居易的《花非花》等,这些故事词歌曲有的是古典韵律;有的是现代音乐的旋律,这样既学习了中国优秀的古诗文化,又得到音乐的熏陶,学生也是兴趣浓厚,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文艺素养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同时针对学生吐字不清,声音细小的问题,采用了朗诵的方式,把歌词朗诵出来,字头清晰,声音洪亮,有节奏,有语气语调,比如演唱《花非花》这首歌,这是一首白居易的古诗,先让学生朗诵这首诗,体会诗的韵味,再来学唱,这样会更深刻的理解和表达。
       (2)新颖合理的督查机制刺激学习热情
      学生上完课后经过一周的练习需要进行还课的形式反馈给老师,这是检验上课效果的最简单最通用的形式,每周一次的检查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控是挑战,很多时候因为曲子的原因,课时基本不够用,有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反馈她的练习结果,针对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分解课堂时间压力,让学生参与进来,把每周一次的检查内容分摊一些到非上课时间,让学生作为被检查和督查的主体,每科安排组长进行督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用录音,录像发手机还课群打卡的形式,组长统计每次打卡的成绩上报给老师老师在下次上课时可以清晰看到学生平时练习的情况,有更多的时间集中讲解解决重点难点的曲目,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对于学生来讲,平时的练习有了一定的压力,提高了对技能科目的重视度,让学生每天有事可做,并且要把事做好。
      为了刺激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可以在检查的同时设立奖励机制,一月一奖励,依据平时打卡的成绩,选出本月最佳练习者5名进行适当地奖励,并和期末考试成绩挂钩,把平时成绩比例提高,刺激学生平时练习的积极性。
      (3)参加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增强自信
        调查问卷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参加活动的机会很少,有的甚至没有,在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唱歌声音小,放不开;弹琴时手发抖的现象等等,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够强大造成的结果,其实也是我们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音乐艺术是一种外放性的学科,需要通过自身的表现,展示出学习成果,很多学生的自信心缺乏,导致表现出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锻炼学生的胆量来增强自信,除了每周还课独奏,独唱的机会,另增加小组唱发视频打卡的形式,经常利用班会活动课在班级给学生提供舞台,展示才艺。平时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活动,锻炼自身胆量,增强自信心,提升文艺素养。
        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寒,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打磨,踏踏实实,精益求精,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个不仅是对学生的长期考验更是对老师的锤炼,让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圆教师教书育人的长远大计,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追求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