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个案转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朱胜昔
[导读] 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应当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授,更应当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金龙镇中学   朱胜昔  414615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应当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授,更应当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自八年级开始,很多学生受学习习惯、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成为物理“学困生”。不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视角还是从中考的角度出发,这都需要广大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研究打破这一局面,实现学困生转化,帮助学困生“脱困”。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引言
        作为一门科学领域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不仅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如何从提升核心素养的角度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尤其是针对物理学困生,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转化,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二、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
        1、无法接受物理本身的特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观察和实验是最为关键和基础的学习方式。这不仅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也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用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部分学生自身动手能力不强,不喜欢这种需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成为实验的旁观者,课后更不会主动进行观察和实验,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形成了一定的桎梏。
        2、学习过程中存在畏难心理
        进入八年级以后开设物理学科,学生首先学习的是具有极强抽象思维的概念知识,例如光的折射、水的密度、物体的熔点和沸点等等,这让很多原本善于形象思维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很多学生在这种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畏难心理,难以实现思维的迅速转变,也就影响了物理知识的学习。
        3、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
        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问题并不是因为知识内容的难以理解,而是由于缺乏应有的重视。在物理学习中并没有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作业和实验马虎应付,对于老师的要求敷衍了事,学习态度的不端正成为物理学困的一大诱发因素。
        (二)外部因素
        1、老师教学方式不恰当
        部分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对于学生的自身情况了解不足,教学方式不恰当,导致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和喜爱,在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自然难以与老师配合,学习成绩自然难以保证。



        2、家庭教育环境缺陷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缺乏耐心,往往采取粗暴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这样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因此对家长的说教、唠叨甚至冷嘲热讽产生了逆反心理,故意与家长对着干,对学习毫不上心,自然成为学困生。
        三、初中物理学困生的个案转化策略分析
        以湘阴县金龙镇中学八年级某班的学生为例,根据对其中七个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态度的全面了解,其物理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评价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完善,并对这七个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实现了学困生的转化,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成绩。具体转化策略涵盖了如下几个方面。
        1、新课导入时激发学生兴趣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物理老师想方设法的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具体来说,就是以演示实验为引。例如在惯性定律的教学中,老师将一只装满水的杯子突然向右运动,让学生观察杯中的水是否溢出、溢出的方向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为发生这种现象。通过老师的演示和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通过加强对学生形象化思维的训练,为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例如在摩擦力一课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区别,可以采用这样的实验方式:首先将一个小木块放在一个坡度较大的斜面上,然后从木块下滑让学生理解重力作用下的滑动摩擦力;然后减小斜面坡度,直到木块静止,引导学生思考此时的重力因素,让学生理解静摩擦力;最后将一辆小车放在斜面上,从小车的下滑让学生了解滚动摩擦力。这个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三种摩擦力的概念和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各种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物理老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形成学习的计划性,并根据已经指定的学习计划进行预习、复习和独立作业,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实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的目的。
        总结: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成就性的重要工作,需要更多的老师投入大量精力参与其中。老师不仅应当从心理上尊重和理解学困生,更应当采取科学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困生真正脱困。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下,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物理水平,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更加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永红.初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9(026)
[2]张祖生.初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J].中学理科园地,2017,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