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学方程式书写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袁麦娟
[导读]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贯穿于化学学习始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化学基本技能,是化学学科的重难点。

陕西省宝鸡市烽火中学 袁麦娟
 
摘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贯穿于化学学习始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化学基本技能,是化学学科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规范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才能使学生今后的学习比较顺利,也能帮学生建立起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本文在探索讨论、实践应用之后,以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几点关于提高化学方程式书写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为初三学生的毕业升学乃至后续的高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化学方程式   书写能力   有效途径
        一、从源头下手,夯实基础。
        1.思想源头:初三化学作为起始学科,初三化学教师就是学生的启蒙老师,所以教师的地位很特殊,责任很重大。教师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能及时为学生提供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化学历史背景、化学故事或者利用游戏等吸引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身作则起到垂范作用。教师用心地投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名敬业的老师,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有学习需求的内动力,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喜欢上新的化学老师,进而喜欢上化学这门学科,师生之间就会建立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铺平了道路。
        2.知识源头:化学方程式不是孤立的单方面知识,它是许多化学基础知识学习之后的浓缩结晶,是对化学反应相关认识的凝炼和升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渗透着一张知识结构网络体系,要完成正确书写,就要理清体系中各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各个概念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化学教学从一开始就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从细微之处入手,一点一滴抓好每个细节教学,帮助学生把这张知识网织紧织密。
        3.书写源头:化学符号是由26个英文字母组成,虽然学生在学化学之前早已对字母滚瓜烂熟,也会书写,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一定能做到规范书写,而书写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答卷得分情况,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符号书写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英语作业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课堂练习、课后练写、听写检测等都在这个专用本上完成,加强化学用语规范性书写,最终来强化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化。
        二、宏微结合,加深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理解。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所遵循的原则之一是符合客观事实,要求学生能从宏观角度正确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原则之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学生能从微观角度正确理解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教师要从宏观辩识和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出发,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1.巧用实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和记忆,这对学生了解各类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都会产生积极的意义。对于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就能确定生成的新物质。


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对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讲解,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之后,再用恰当的化学符号来表达化学反应的过程。学生一想起实验现象就能想到生成物,写化学方程式时也就知道从何下手了。反过来,看到化学方程式脑子里就会浮现出实验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把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紧密的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基本观念,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准确。
        2.巧用模型: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为什么要配平,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借助球棍模型的拼接,既可以深刻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关系也有助于学生学会用微观的思想理解宏观的实验事实,促进学生微粒观、守恒观的形成。比如:用球棍模型可以展示水通电分解时两个水分子先拆分成四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最终出现了两个氢气分子,两个氧原子结合,最终成了一个氧气分子,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没有改变。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就能理解配平的目的,弄懂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真正体会化学方程式书写时所遵循的原则。在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反应时,就不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而是内化成了书写规则,最终实现灵活应用,在应用中逐步提升化学方程式整体认知水平,促进书写达到自动化,提升书写能力。
        三、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个性化学习。
        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方程式时,配平很难,它是书写时遇到的最大“瓶颈”,需要教师多次讲解配平原理及方法,学生多加练习,才能得心应手,但初三课时紧缺,教师要善于抓住碎片化时间,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具体做法之一:教师可以给教室白板上适时的推送时长大约三到五分钟的配平微课、书写微课等,开展个性化的辅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个人需求,利用课间带着问题和困惑去观看微课,进行碎片化学习。具体做法之二:刚学习了化学方程式书写之后,利用未来两周每节课前的两到三分钟进行强化训练,比如:配平专练、文字信息题、范例题、微观模型题等,通过练习加强学生从宏微双重角度理解化学方程式,实现量变引起质变。
        四、建立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错误集。
        教师留意并集中收集学生日常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对常见的错误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共同探讨化学方程式中出现的错误,分析研究出现错误的原因。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学生书写兴趣,还可将多种错误化学方程式交由学生,让他们互相交换帮忙更改。对一些常见的同类型易错化学方程式集中写在一起,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碳和氧化铜反应,学生极易将这两个反应条件搞混,所以教师可以把这些方程式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异同,明确差异,提高学生分辨和书写的能力。
        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教师要精心优化教学,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帮助学生在宏观和微观、质与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宏观—微观—符号”三重思维能力的提升,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宝斌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方程式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7).
[2] 周迎迎,方治华. 初中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归纳与纠错对策[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