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音乐节奏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刘亚燕
[导读] 小学音乐教学阶段,节奏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意义重大。

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第八实验小学   刘亚燕 362123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阶段,节奏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意义重大。在低年级小学音乐教学期间,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与感知歌曲知识内容,更好地完成音乐学习目标。了解低年级小学生音乐学习的诉求,会发现节奏教学与游戏化教学模式融合,能够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对此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细致化探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低段;音乐教学;音乐节奏;游戏化
        引言: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期间,要帮助学生的节奏感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做好各个环节的教学安排。强调以节奏教学为基础,有序开展低段学生教学工作,进行节奏训练或指导的过程中,为保障学生的发展进步,必然以入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低年级学生在音乐学习期间,普遍存在专注度不足的现象,为帮助学生调动感官,全方位参与学校活动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节奏与了解节奏,通过游戏互动更好地完成音乐学习目标。
        一、构建游戏情景,融合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指导期间,要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必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意识等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在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情形之下,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学生能够利用现阶段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创编,这种教学模式富有新鲜感,对于学生来讲趣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对节奏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教师在讲解活跃的音乐曲目期间,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比方说让学生在同桌两人一组的情形之下,进行表演,并尝试在音乐教室之中,配合使用击打乐器,将创编曲目或学习曲目的节奏展现出来。在这一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这个学习与互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丰富且趣味的[1]。无论表现如何,教师都应该表扬学生或告知学生自身优势,当学生能大胆尝试,有效完成学习目标,在互动交流,探索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合作学生能够收获更多,班级里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能获得发展的机会,有效激发学生潜力。
        二、设置游戏活动强化语言节奏感
        小学音乐教师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了解其学习背景会发现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对幼儿时期的歌曲较为熟悉,对新曲目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未知,因此部分学生的参与性不足。教师可以借助儿歌,推进节奏教学,将新旧知识融合到一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儿歌的节奏较为简单,且乐理知识会变成动听的歌谣学生在儿歌影响之下探究新知识,一下子就记得音符的时值,课堂教学重点难点也因此突破。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学生能体会到节奏学习与音乐知识的紧密联系,强化语言学习节奏感,更好地完成节奏学习目标。
        (三)注重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
        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指导期间,要认识到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模仿将自己的学习范围扩大化,实现音乐教学活动的优化。在进行节奏模仿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如果是采用口读的节奏,就可以适当的改变为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也可以让学生变换打拍子的动作,从拍拍肩膀、拍拍手、拍拍腿等动作开始,让学生参与模仿学习的过程中。



        音乐本身就是源于自然的,教师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与音乐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让学生细致观察分析,分辨节奏地长短,并模仿节奏以及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尝试创编节奏。教师在游戏化教学模式应用期间,可以优化创建教学情境,从一次旅行、一次聚餐、一次购物等活动之中,教师让学生试着判断在过程中,自己能够听到的声音是什么。此时每位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深入讨论了解声音长短,教师让学生用身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进行模拟,有些同学敲击桌子,有些学生则是翻翻书页,或者将自己的铅笔盒作为鼓面进行敲击[2]。
        在这种情景之下以游戏为基础,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互动效果提升,小组成员都需要听从教师的指挥,不同的声部在声音分辨的过程中侧重点不同,学生通过实践有效提升自己的合作意识,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或场景设计节奏训练,通过模仿学习,将身边的物品活学活用,更好地完成节奏学习任务。
        (四)合理利用声势律动提升协调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节奏学习期间,要通过声势训练更好地完成音乐学习目标,这是一种直观地、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求学生采用简单且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节奏的声音,拍手、跺脚、打响指等节奏锻炼方式,都能起到巩固课程知识的作用,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3]。小组配合完成声势律动,然后再由教师讲解歌曲内容,能够将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丰富性,学生在过程中还能获得手眼协调能力发展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可以让学生对节奏内容进行创编,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创作的快乐。课本中有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询问学生用哪种节奏进行朗读,这样一来教学活动能够启迪学生思想,让学生有意识进行多角度的朗读分析,学生通过唱一唱、拍一拍,明确歌曲创作的有效途径,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通过游戏以及床边的途径,深入探究节奏知识。
        三、结束语:
        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教学期间,教师强化学生节奏训练,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启蒙教育。优化训练过程结合游戏活动情景,能够促使学生从细节开始,更好地完成音乐学习目标,课程教学效果也由此提升。低年级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喜爱上音乐。所以音乐教师要做好教学环节的优化设置通过游戏活动体现课堂的趣味性、丰富性,帮助学生丰富自我的想象力,在节奏训练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望,很好地表现音乐学习曲目,提升自己的音乐感受,在声音与情感传达的过程中获得思想升华。
        2020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音乐节奏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立项批准号:QJYKT2020-101
参考文献:
[1]蔡丽珺.节奏能力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培养——运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北方音乐,2020,000(005):143,147.
[2]王琛希.游戏调动热情巧妙激活课堂——浅谈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教研版),2017,000(005):99.
[3]吕柳慧.基于"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探讨[J].北方音乐,2018,038(013):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