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音乐节奏教学的探究和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郭崎凌
[导读] 在小学阶段中,音乐教学能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促进其全面发展。

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第八实验小学   郭崎凌   362123

摘要:在小学阶段中,音乐教学能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促进其全面发展。而在低段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一项基础型、重点型教学,将直接关系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基础、节奏意识均偏弱,且各有差异,将节奏教学做好,是各个教师的重要任务。基于此,以下分析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方式方法。
关键词:实践探究;节奏教学;小学低段音乐
        引言:在素质教育得到落实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得到了小学教育的充分重视,教师期望发展学生音乐素养,期望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更多音乐知识及技能。在音乐学习中,对节奏的理解和掌握十分关键,低年级学生未接受过系统节奏训练,节奏能力偏低,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关注,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对节奏教学进行逐步创新和改良,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一、小学低段音乐节奏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低年级中,学生处于对音乐知识学习、对识谱能力进行培养的基础阶段,节奏感是其完成音乐演奏和演唱的重要前提,不可替代[1]。对小学生而言,应从基本的节奏符号认识开始,以此完成识谱学习,在逐步的学习及锻炼中,让学生运用声音、肢体语言表现节奏,实现教学目标。在学生后续的音乐学习中,识谱学习、节奏学习是两项重要内容,在小学音乐中,学生应以节奏型休止符为开端,对音乐学习知识不断掌握,再完成音高等练习,促使学生以简单乐谱为基础,再完成复杂乐谱的学习演唱。
        此外,在部分音乐课堂中,教师对低年级识谱教学的重视有限,则当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学习时,会存在一定识谱问题,导致其演唱、演奏学习受到负面影响,低年级节奏教学的进行,是发展学生乐感、培养其节奏感,为其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的重要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的充分重视。
        二、小学低段音乐节奏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恒拍教学
       在节奏教学中,恒拍教学较为基础,十分适应低年级学生。为实现学生节奏感的锻炼发展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以肢体语言形式,对节奏恒拍进行感知[2]。在具体落实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跺脚、拍手等动作进行学习,在二拍、四拍的不断交替练习中,促使学生对恒拍节奏感加深理解。例如教师在恒拍教学中可为学生演唱《小星星》等深受学生喜爱且熟悉的歌曲,组织学生利用拍桌子、拍手等形式,有节奏的跟着打拍子。这一教学模式趣味性较强,学生在肢体语言的表达中,能体会恒拍具备的律动感,提高教学效果,并活跃教学气氛。
        (二)基本节奏、节奏组合教学
        其次,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基本节奏和节奏组合等知识的学习[3]。教师可组织学生,学习基本四分音符,在演示各音符节拍后,让学生构建对节奏类型的基本印象。其次,教师应引入各音符的基本音乐知识对单位节拍内蕴含的音符拍数进行讲解。


而学生能直观理解和感受拍子及节奏,但对其基本概念的区分理解有限,因此教师应保障训练活动的足量性,对各节拍音符类型等的训练进行加强,促使学生掌握各类型节奏,再进行节奏组合的及时引入,运用各音符组合完成教学,打好乐谱节奏教学的基础。
        (三)乐谱节奏识读教学
        在上述教学活动后,学生基本拥有了基本的识谱能力,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乐谱节奏的识读教学。在教学初期,教师应选择简单乐谱完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逐步进行乐谱难度的调整在乐谱节奏的学习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恒拍练习继续加入,以此对乐谱节奏真正掌握。在各类乐谱教学后,学生能对音高旋律走向不断掌握,进而从节奏出发,顺利进行歌曲演唱。这一训练活动的进行,能促使学生在获得乐谱后,可独立读取乐谱节奏,结合音高旋律完成合理的歌曲演唱。
        (四)综合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其歌曲主题节奏会存在一定相似性,因此学生在歌曲学习中会回忆起以往学习的歌曲内容。以《动物说话》的教学为例,学生经过教师的童谣朗读,便可对其节奏组合进行快速听辨,这一模式,等同于节奏听辨练习,且它更易被学生理解及接受,学生听辨兴趣也较为浓厚。当教师询问学生,该类节奏组合在哪些歌曲内出现过时,学生便可及时对有关歌曲进行回忆。这一方式也达成了复习作用,促使学生提高音乐学习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掌握节奏的多样变化,而在教师引导下,可引导学生分组针对节奏组合完成创作,在各小组间竞争比拼,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读写能力的提高。
       以《洗手绢》为例,它的节奏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且其主要的节奏组合方式,和以往所学均存在一定差异。而学生在以往的创作活动中,已经对节奏组合变化进行了体验,也进行了节奏组合的创作,因此在其拿到乐谱后,便能及时对歌曲节奏进行识读,并保障一定识读效果。当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图谱绘画后,便可轻易进行歌曲演唱,这一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多方面培养,也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结束语:结合以上,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成为了小学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做好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审美品味发展、身心健康发展等均影响重大,同时音乐教育也能缓解学生学习疲劳,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导学生在优美乐曲中掌握音乐知识。在低年级中,对节奏教学的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终身的音乐学习均十分有益,且低年级学生好奇心更重,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更强,在音乐教学中,合理的节奏教学将获得学生更大支持,教师应将学生节奏基础打好,促使学生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好。
2020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音乐节奏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研究立项批准号:QJYKT2020-101
参考文献:
[1]刘倩羽.小学低年段音乐节奏教学的探究和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9,000(003):58-59.
[2]刘晨曦.律动引领音乐——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上),2017(16):103-103.
[3]常超男.低学段儿童音乐节奏感培养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19,000(042):62-63.
作者简介:(郭崎凌,1990.05,女,回族,福建惠安,本科,小学一级教师,小学音乐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