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王茹葳
[导读]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思维能力,价值远远超过教会他们有限的知识,这也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东湘桥学校   王茹葳

摘要:当代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思维能力,价值远远超过教会他们有限的知识,这也是目前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开始从教学生知识,转变为了教学生学习,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成为了摆在首位的工作。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这个学知识的基础阶段,关键在于为学生奠定能力与素质基础,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及思维模式了解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总结方法,形成固定的思维习惯,这对他们终身的数学学习都将是极为有利的。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方法。
        1.设置实践活动,培养形象思维
        生活化问题将数学与常见问题紧密融合,它本身就具有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生活中常见问题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点,以及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建模能力以及形象化思维,有助于他们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化后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可见,教师不仅要多在课堂上设置生活化问题,还要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将这类问题悟透,最好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感受,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比如,在除法算式的计算中,学生遇到了除不尽的情况,这时候往往需要取商数的近似值作为问题的答案。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这样做的用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首先出示问题:一个酒桶可以盛酒0.5kg小李的爸爸购买了3.2kg的酒,需要几个酒桶.学生很快列出除法算式但却遇到了除不尽的情况得出的结果为6.4.这时候教师让学生思考问题:应该用6个酒桶还是7个酒桶。最开始学生各自有不同看法,但是当他们用自己的水杯进行模拟操作后却发现,如果用6个“酒桶”,就会剩下一部分“酒”无处存放,因此无论余数是多少,结果都应该“进一”.这个探究和最终恍然大悟的过程,让学生冲出了思维桎梏,懂得了解决数学习题和生活问题的异同之处[1]。掌握这样的解决问题规律和思考问题的模式,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标志。
        2.总结数学规律,培养逻辑思维
        数学知识的规律性是极强的,只要摸索出一些概念的基本特征,就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很多知识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拥有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会更加得心应手,可以说这是学生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法宝”。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呢?教师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将知识规律总结出来,让学生从浅显的思维表层逐渐深入,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和解决问题。
        比如,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很容易出错,教师与其让学生不停的训练不如教会他们运用“凑十法”去计算,这时候学生就不必一步步的计算,减缩了整个思维过程,在短时间内将算式中的信息整合,快速得出结果,不仅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大大提升,也实现了由最初的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计算两位数乘法也是一样,先将算式分解为一位数乘整十数,快速得出答案。如果能够这样解决问题,那么代表学生的逻辑思维已经开始成熟,数学学习能力在快速进步[2],这也充分体现出了课程改革标准下,数学教学从“教知识”到“教方法”的转变。
        3.借助问题反推,培养逆向思维
        数学问题千变万化,题目中的信息复杂,如果不能找出答案,那么不妨尝试反推,就能获得许多信息。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狭窄,很容易“钻牛角尖”,这就是因为逆向思维能力薄弱。由此可见,逆向思维也是必备的数学思维之一,教师需大力培养。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带有深度的问题,带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和解答。比如这样一道题:两只猴子在分桃子,一只猴子将桃子平均分成了两份,并拿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另外一只猴子看到剩下的桃子,又分成了两份,将多出的一个扔掉后,从两份均等的桃子中取走了一份。如桃子最开始时的数量不少于100个,那么第一只猴子至少拿走了多少桃子?看题目,这个问题十分复杂,以至于很多学生都找不到入手点。但其实,只要反向推理就可以得出,第二只猴子取走了x个桃子,加上扔掉的一个桃子,共为(x+1)个桃子,掌握了这个条件,所有桃子的数量就可以轻松列式计算得出了:(2X+1)+(2X+1)+1,即4X+3[3]。多设计这样的问题,教会学生逆向推理和思考的方法,能够使小学生的思维快速成熟起来,也能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
        4.结语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就是在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这是数学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必要前提。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都需要掌握特定的思维模式,而小学生的基础是空白的,教师无疑有大量工作要做。未来,教师还需要就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空间思维等方法展开研究工作,总结出一系列更有价值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智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6,(08):151.
[2]赵晓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现代阅读,2013,(21):227.
[3]于春华.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63-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