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如何渗透文化品格的课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刘红艳
[导读] 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为例,对于本课的教案设计时,我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同时对他们熏陶优秀文化,有文化认同感,接受西方文化时候,学习了解本国优秀文化,传承文化和爱国、爱家、爱自己的目的。

湖北省洪湖市第一中学 刘红艳 433202

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为例,对于本课的教案设计时,我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同时对他们熏陶优秀文化,有文化认同感,接受西方文化时候,学习了解本国优秀文化,传承文化和爱国、爱家、爱自己的目的。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品格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本单元的话题是亡灵节,主要介绍几种亡灵节,这写节日的由来、意义、节日活动。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了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技能,还增加了学生民族文化认识。本单元没有介绍中国的清明节,这个节日也是一种亡灵节,纪念祖先的节日。所以,我引领学生了解清明节,按照介绍节日的框架,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进行挑选需要介绍的主要内容,达到知识的迁移目的,真正实在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整体学习热情很高,思维活跃,表达欲望强烈。为了让课堂活跃,我把学生分为10组,每组6或7人,发给学生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后,让小组长引导本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优化所做的练习,为课堂讲解和展示任务做好准备。学生能用英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简单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毕竟是高一的学生,学生运用英语连贯地描述,阐述意义和评价能力较弱,本堂课的设计就是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进行描述、评价。
        二、学习目标
        通过扩展阅读,了解外国的亡灵节,掌握一些相关表达;学习做读后缩写。通过了解节日的表达,写出我们自己的短文,介绍清明节;老师带领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清明节的知识,培养对清明节的正确态度。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怎样做读后缩写?哪些方法能训练学生在这个主题的口头表达?怎样训练可以把我们这堂课所学运用于写作,来巩固所学。教学难点:我们怎样运用所学知识来表达描述清明节。
        五.教学设计说明(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分析):创造学习背景,浸入式学习。本课使用了拓展法把课文的其中两个节日盂兰盆节和万圣节的文化知识进行了丰富,多角度了解这两个节日.首为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拓展阅读。其次,本课的话题阅读之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归纳,通过关键词及主要句型的的掌握来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整体阅读与图示法相结合,使学生对两个文化的英文表达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并能够用文章里面的词汇完成说和写的任务,从而到达读、说、写的目标。最后,引领学生回到本国的传统文化学习上,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他们已经找到很多跟清明节相关的习俗、意义,在课堂上进行头脑风暴,分享、讨论、总结,最后,写出自己的小短文,和高考应用文接轨。老师给出范文,告诉学生如何让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六、 教学过程
        Step 1: Review the text by reciting the passage (Festivals of the dead)
        (通过学生背诵,复习巩固课文中有关盂兰盆节,万圣节的介绍,熟练掌握几个重要的节日表达法和对节日介绍的主要方面。



        Step2: Reading and Writing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给学生两篇关于盂兰盆节、万圣节的介绍材料,让学生详细了解外国亡灵节,为后面介绍中国的清明节做铺垫,这几个节日很一些相似之处,学生学会比较和判断;然后让学生写出两篇材料的梗概,让学生学会抓住材料的主要要点,同时掌握一些介绍节日的表达法;最后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的总结口头表达出来,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老师在此之后,给出范文,起指引作用。)
        Step 3: Speaking
        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Qingming festival?
        (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已学知识去表达自己国家的清明节,借此来考察学生对清明节了解多少;然后播放一个2分钟的清明节简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清明节;最后老师做个总结让孩子一起读出那些介绍清明节的英语表达,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参考。)
        Step4: writing
        Tom对中国的清明节很感兴趣,写信请李华介绍中国的清明节。
        回信要点:
        1.时间2.起源3.活动4.意义
        注意:字数不少于120字。
        (根据本堂课所学知识来一个创造,写一篇清明节的介绍,学生只写中间部分,开头结尾已经有老师口头表述。学以致用,也与高考写作相结合。)
        Step 5:Discussion
        Why do people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Qingming Festival?
        (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为什么人们乃至国家重视清明节?讨论和展示后,老师播放一个清明节为什么扫墓的视频,通过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七 教学反思
        我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也注重文化品质的培养,这节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的同时,让孩子们通过语言这种工具来了解社会文化,学会生活,具备良好的价值体系,让英语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这节课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清明节,国外的盂兰盆节、万圣节,这些纪念祖先的节日,传承优秀文化,培养批判性接受文化的思维。
        我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应该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本节课,安排的对话展示,首先是锻炼学生听说的能力,同时,对话内容是为写作做准备,把高考写作融入本课堂。循序渐渐,写作也并不难了,首先,本堂课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展材料,这样会很容易进入一个相似的场景,并运用课文里已学知识。然后,观看一个清明节的短片,思考如何介绍传统文化,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描述。接着通过角色扮演,口头对话,给出参考词语和句型,为之后的写作做铺垫。
        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以老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选择有利于培养孩子文化品格的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刺激他们探索的欲望。在无形中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本堂课介绍清明节,它是中国文化的体现,作为中华子孙必须了解自己的祖先,这是一个民族的根,只有不忘本,团结一心,这个民族才能强大。
这堂课依照我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学生们的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甚好,能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最后进行精彩地展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良好。给学生时间,给他们展示的舞台,他们会做得超乎我们的预想,他们的作文是字美、文美,能互相找出作文里面的不足,然后进行优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