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郭喜玲
[导读] 本文首先概述了不同阶段玉米生长特征,分析了玉米栽培技术,最后对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探讨。
        郭喜玲
        吉林省农安县前岗农业技术推广站   吉林长春    130200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不同阶段玉米生长特征,分析了玉米栽培技术,最后对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玉米种植;栽培技术;病虫害
        引言: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包括优化选种、种子处理、深耕整地、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加强病虫害防治,应用化学药物、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玉米正常生长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不同阶段玉米生长特征概述
        1.1苗期阶段
        玉米的苗期也叫营养生长期,苗期植株的主要特征是茎叶分化和根系生长,其中根系生长占优势,叶片生长缓慢,根系生长比茎叶高1~1.5倍。
        1.2穗期阶段
        玉米生长的穗期主要体现在叶、茎、叶等器官发育相对旺盛,生殖器官逐渐开始分化,根据玉米生长周期的实际情况,穗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生长阶段。这个阶段直接关系到玉米的成熟,也关系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1.3花粒期阶段
        在开花结实期包括开花吐丝、受精和籽粒成熟,其生育特点营养体停止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时期,是玉米一生中代谢的旺盛时期,需要肥水仍然较多。田间管理主要任务通过促控管理措施防止叶片退黄及根系早衰,尽可以维持较旺盛的根系活力和较大的绿叶面积,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2玉米栽培技术
        2.1优化选种
        优化玉米品种选择是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充分考虑玉米种植区的土壤和气候特点,优化玉米品种的选择,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在选种时,要认真核对玉米种子的说明书、生产厂家、批准文号、工厂地址、生产日期等信息。
        2.3深耕整地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是其营养的主要来源,因此,土壤肥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虽然玉米对土壤特性和结构要求不高,但如果玉米品种和土壤条件不合适,玉米产量就会降低。土壤应深耕至25~30厘米左右的深度,以保证玉米能够牢牢扎根于地下,有效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保证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2.4合理密植
        根据目前玉米种植的实践经验,有必要科学有效地设置种植密度,以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在玉米种植和管理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根据玉米品种和种植地块的土壤特性确定种植密度,一般保苗密度为6.0~6.5万株/h㎡。
        2.5播种时间
        保证播种期的合理性有利于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根据玉米种子的萌发周期,播种温度应控制在当地下5~10cm处地温连续5 天稳定在10~12℃左右,根据墒情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厘米。吉林省玉米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10日左右为宜,播种前整地要细碎平整,做到无喀拉,无喽垈。
        2.6水肥管理
        合理灌溉和科学施肥,满足玉米植株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水分,是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前提。

玉米目标产量每公顷小于7500公斤,玉米每公顷肥料投入总量为氮肥135~165公斤、磷肥25~75公斤、钾肥10~60公斤;玉米目标产量每公顷7500公斤,玉米每公顷肥料投入总量为氮肥165~195公斤、磷肥35~80公斤、钾肥15~70公斤。
        3玉米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研究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主要病虫害有玉米大斑病、纹枯病、玉米螟、草地贪夜蛾、二代粘虫等。这些病虫害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1?玉米大斑病防治措施
        玉米生长期主要集中在夏季,气温高,空气潮湿。这些环境会导致大斑块和小斑块的出现。这种玉米病害的主要表现是玉米植株叶片上的青灰色斑点,后期叶斑纵裂,叶片变黄枯死。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大斑病的适宜温度约为20~25℃,相对温度90%以上,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病害的发展受到抑制。
        病害防治:50%多菌灵500倍喷雾,此外,可以在种植过程中控制种植密度,减少地块连作,保证玉米田通风,降低疾病风险。
        3.2?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措施研究
        立枯丝核菌也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该病害发生后,主要为害部位叶鞘和茎杆,引起茎基腐烂,果穗染病后籽粒不饱满、秃顶或变褐腐烂,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终导致减产。
        病害防治: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温度,中耕除草。药物防治50%多菌灵600倍是喷雾或40%菌核净1000倍喷雾。
        3.3?玉米螟的防治措施研究
        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又名钻心虫。以幼虫蛀茎为害,破坏不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植株受损,严重时茎秆遇风折断,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生物防治:在玉米田放养一定数量的玉米螟等天敌,可以有效控制害虫,保证玉米产量。
        药物防治:玉米抽穗后,可用0.3%辛硫磷颗粒或杀螟灵等。
        3.4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措施
        草地贪夜蛾这一害虫源自于美洲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这一害虫的特点是有很强迁移扩散能力、较大的暴食危害性、较强繁殖能力以及过大防控难度。草地贪夜蛾可以通过田间除草切断草地贪夜蛾在不同寄主间转移为害的链条而压低作物田虫量。
        3.5二代黏虫的防治措施
        二代黏虫具有杂食性、迁飞性、暴发性的特点,在局部地区突然暴发成灾,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形成光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黏虫幼虫共有 6个龄期, 3龄以前食量较小, 3龄后猛增, 5~6 龄进入暴食阶段,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可将玉米叶片全部吃光,只剩下光杆,将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结束语: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品,其生产效果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采用各种先进方法,保证玉米栽培效果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殷晓娟.种子科技.2019(17)
        [2]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潘宝强.新农业.2020(07)
        [3]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周欣.种子科技.2017(01)
        [4]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谢飞.农家参谋.20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