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帅帅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魏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 邯郸 056800
摘要:一套规范、完整的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对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系统采用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方式,可覆盖电网生产的全过程,有利于国家电网实现生产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PMS 系统;变电运行管理;国家电网;状态监测技术
变电运行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行业,不但存在技术性较弱并繁琐的方面,也存在技术性较强且繁杂的内容。对于变电运行而言,不论技术方面是强是弱,均需要认真完成,因为所有环节均对变电的运行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时常会由于一些细微处未处理得当而酿成隐患,最终引发事故的出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得尤为迅猛,愈发加大了电能的所需,变电运行缺乏人员配比,变电所不断增加数量,在这一状况中,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变电所无人值班的方式调整并改造变电运行的方法,不但能够规范运行管理,还可以降低人员配置,提升生产的效率。
1 配电系统概述
配电系统依照各种电压等级分成低压、中压以及高压配电体系,电网规划依照时间的差异,能够分成长期、中期、短期的规划,通过多层次规划电网构造,有利于依照变动调整动态。提升电网规划的有效性,有利于令变电运行管理效率持续提高,为电力工程的执行打下坚实的根基,不仅接受电网的电力传送,还对用户进行电能的分配。对于变电运行的设计而言,需要考量配电系统的使用周期,提升设计的可操作性以及可信性,并且还需分析废弃、维护、运转、施工以及设计等过程。配电系统使用周期包含了前期规划、建设施工以及运行维护。
2 运用 PMS 系统的意义和优势
鉴于输变电状态监测技术发展的程度和趋势,建立统一、完善的系统框架能科学、逐步、分阶段、稳步地推动 PMS 系统的发展。建立可扩展的信息接入方式,可灵活地适应状态监测业务的动态发展需求和智能电网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最大程度地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统一性。通过合理设计,可减少各公司现有系统的接入工作量,极大地保护其现有利益;通过平台提供的工作流程系统规范业务网络化流程,可使业务管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3 PMS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PMS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有以下 7 种:①CIM 集成技术。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在电器拓扑模型和电网资源对象模型两方面采纳、融合了 IEC61970 的 CIM 技术。②信息编码技术。按照应用范围,该技术分为设备代码、生产相关代码和公共信息代码三种类型。③应用图形技术。该技术可提供多样的图形服务,能比较充分地发挥图形管理的优势,并发挥电网资源中的图形维护作用和功能,有利于构建一体化的输变电设备中的电网设备模型和拓扑模型。④B/S 和 C/S 定位模式。PMS 系统一般多采用 B/S 模式,在无法采用 B/S 模式或采用 B/S 模式会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建议采用 C/S 模式。⑤两票专业技术。该技术多由一线人员直接应用,运用时需要具备深入、全面的分析能力和保证系统的智能性和易用性。⑥图形复用技术。采用该技术开发和设计系统时,可将各种各样应用中使用到的图形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共基础资源,并对图形进行接口抽象、原子化设计和功能封装等处理,尽可能地提高重复使用率,从而使多种应用一致,实现方便地共同使用一套图形资源。⑦操作密集型应用离线技术。应用离线是一种能将操作密集型应用中的常用功能,即对基础功能子集所需要的运行设施和多种基础信息进行本地化缓冲处理的技术,可降低对远端服务和网络的依赖度。
4 规范使用 PMS 系统的有效措施
4.1 深化设计思想
通过不断深化 PMS 系统的设计思想来提高其业务分析能力,并为该系统的业务外延提供技术支持。
4.2 完善设备中心
PMS 系统一期设备中心发挥了对电网运行设备的管理功能。应有效管理扩充备件、工具和非现场安装的仪表、仪器,并扩大设备管理的范围,从而保障电网设备管理的完整性。
4.3 深化标准中心
在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原则下,持续强化统一标准,实现规范建设,扩大标准化作业范本管理和标准化规范文档管理的范围,有效管理规范、图元规范和技术规范,从而为系统运行、图形管理和设备管理提供规范、标准的制度支持。标准化作业范本管理为电网生产作业提供了标准化的依据。
4.4 加强运行中心的相关工作
在可靠性管理、技术监督管理、生产指标管理、实验报告管理及其他多种专项管理(PDA 应用接口、无功电压、线损)中加入了 PMS 系统一期的运行工作,为将试验管理功能扩充成PMS 系统评价中心重点之一的状态检修功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5 增强 PMS 系统建设中国网公司的作用
通过制订规范的业务流程,可为业务分析、业务报表的制作等高级应用提供一定支持,有利于实现国网公司 PMS 系统业务的统一、规范。
5 加强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在系统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正确输入变电站投运后的各种信息,保证变电站台账信息的完整性,需要提前做好录入准备工作,保证设备的主要型号正确。对于铭牌上未标注任何参数的设备,可依照实际运行经验或与之相关的运行规范填写录入单。
6 规范日常管理
运行岗位的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可提高 PMS 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从而全面规范运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从以下 3 方面规范管理工作:①有效管理变电运行标准库的基础工作,优化设计运行记录配置、例行工作维护、变电设备的运行周期、运行班次配置和运行班组岗位规划等工作;②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及时录入工作开展情况;③正确使用系统的交替班模块,并保证相关信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工作情况。
7 采用 PMS 系统规范“两票”管理
PMS 系统中的两“两票”块在规范“两票”和提高运行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保证系统操作的智能性和易用性。打印过的操作票即应执行的操作票,不可更改,并保证操作票在操作结束后的 5 个工作日内归档,当天的“两票”要及时评审、回填,做到“日票日清”(评审+回填的时间不可超过 24 h),以保障归档率在 97%以上。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研究和探索 PMS 系统,掌握其各模块的相关功能,并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实现该系统的深化运用。改良变电运行的管理能力和维护能力对电力行业的发展十分有利,显著提高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并且应当对岗前、岗中以及岗后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才可以有利于提升变电运行管理效率和维护能力。变电运行实际状况自身具备众多不稳定性因素,所以在建立提升变电运行效率方法的过程中,还应当通过实际状况进行判断,保障大体上的科学性、合理性,并融合实际状况加快提升变电运行管理的效率和维护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文芝.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 中国航班, 2019, 000(008):1-1.
[2]刘智.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和设备的维护分析[J]. 区域治理, 2018, 000(032):104.
[3]潘红怀, 汪德峰, 江磊,等.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以及设备维护探讨[J]. 消费导刊, 2018, 000(0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