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构造柱施工问题与改进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7月20期   作者:郜冬冬
[导读] 在建筑物施工中,框架结构是空间刚性连接的杆系结构,能独立承受各方面的荷载和作用,其主要受力构件是柱和梁,通过梁和柱将上部结构荷载有效地传递给地基。
        郜冬冬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核电建设分公司
        摘要:在建筑物施工中,框架结构是空间刚性连接的杆系结构,能独立承受各方面的荷载和作用,其主要受力构件是柱和梁,通过梁和柱将上部结构荷载有效地传递给地基。由于其结构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平面布局灵活及造价合理等诸多优点,所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框架结构被广泛采用。近年来,出于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考虑,从加强建筑抗震措施及某些建筑功能的需要,在框架结构中均设置有构造柱的组合形式,本文结合工程现状对建筑物构造柱的设置及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建筑;构造柱;施工;措施
        1建筑物构造柱施工中的问题
        1.1在构造柱施工中钢筋问题
        (1)钢筋轴线的位移使得纵向钢筋上下错位,构造柱混凝土断面几何尺寸不足,这都与建筑抗震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使得构造柱通过剪切力的传统,受力不均匀而造成破坏建筑物。在施工时对于预留马牙搓时要定位准确,从上而下的,使得构造柱轴线方向一致,其精度要求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施工。在对于轴线的放线时,不能只对于外墙轴线,在放线完成后,还要使用钢尺对于轴线误差进行测量,计算出累积的轴线误差,进行平差。
        (2)在构造柱施工中常发生蜂窝和漏筋等的现象,这对于构造柱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构造柱上产生蜂窝等现象会弱化钢筋保护层的能力,使得钢筋加快被氧化,使得钢筋暴露等,在遇到地震时,抗剪能力小从而可能导致坍塌。在构造柱混凝土上发生蜂窝和露筋等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构造柱的模板安装上有问题,在施工上严密上不够严格:对于马牙槎在施工前使用水浸润得不够完全:在拉结筋的施工摆放上,相互钢筋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均匀,过大过小等:在对于混泥土材料上,混凝土的骨料选择不当,在混凝土的骨料中有骨料颗粒半径过大的超标的,按照规范要求是骨料颗粒不能超过2厘米:砂所占的比例小而水灰比例大:在浇筑混凝土施工中振捣不充分等因素。
        (3)构造柱主筋箍筋等问题,在对于构造柱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各种施工的原因使得上层的构造柱主筋摆放的位置发生位移、错位等情况,如振捣等。而发生位移后在一般的施工中,通常有些施工人员使钢筋根部位置打弯后直到与上部构造柱主筋搭接。这样的施工方式就使得柱筋轴心不对称,对工程的承载力和抗震等功能有重大的影响。
        (4)在构造柱钢筋的绑扎上,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的绑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施工人员对于构造柱钢筋的作用不明确,不明白构造柱钢筋对于建筑防震的作用,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不能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
        (5)在构造柱施工中对于各处的缝隙处理不善,使得建筑物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生从裂缝处的断裂等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是,在墙体砌筑时,对于新旧混凝土的处理上,忽视了在旧混凝土上先使用水润湿,然后铺上1—2厘米的混凝土沙浆,还有原因是在构造柱混凝土的施工缝处,在浇筑混凝土时遗留下来的混凝土沙浆落在了施工缝上,应该先使用废弃物填满,然后在施工完成后,清理干净。
        1.2在构造柱施工中混凝土问题
        (1)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中的含气量过大,使用的引气剂质量不足。当前施工中常使用泵送混凝土,而为了保障泵送混凝土的质量,通常要在泵送混凝土中添加适当的的引气剂含量。但是因为各种引气剂的能力不同,所以在混凝土中呈现的含气量的情况也就有差异,这就有可能带来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产生蜂窝麻面等现象。
        (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当混凝土过于黏稠时。在振捣施工过程中时,气泡排出就比较困难。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这从许多方面都可以导致,使得新搅拌的混凝土黏稠度高,在搅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大量的气泡,即便在振捣施工过程中,经过充分的振捣,也很难以使得气泡排除十分的困难,同样也比较容易导致在构造柱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产生蜂窝麻面等现象。


        (3)因为混凝土的和易性能差,发生离析从而脱水。所以在施工中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在混凝土浇筑人模后不能进行充分的振捣操作,气泡就难以排出,而一些混凝土供应商,为了为了提高透气性能,往往在磨粉时加人一些助磨剂有引气性,但是这样使得引入的气泡并不均匀而且气泡教大,同样会给混凝土结构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等现象。
        (4)在对于马牙槎的预留上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接缝马牙槎即墙太长,留出马牙槎,可以可以便于后序的墙体砌筑施工。结构马牙槎,在构造柱施工时,在砌体与构造柱连接的面上砌筑的马牙槎,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构造柱,保证两者同时受力工作。
        2为保证造柱施工质量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2.1对于构造柱施工钢筋问题的处理措施
        (1)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对班组实施工程质量奖罚措施,并及时兑现。
         (2)严格落实质量检查管理制度,对工程质量从严要求。每次浇筑混凝土前由施工队挑选有经验的工人进行钢筋校正,并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施工现场挂牌明确看筋责任人。浇筑完混凝土后,竖向钢筋位移预防措施:应在构造柱钢筋上口设置定位套卡。主筋错位问题的预防应加强测量放线工作,混凝土浇筑前要将构造柱主筋外伸部分固定。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到钢筋,浇筑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位移。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要由看筋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砼浇筑后,应立即检查、校正、固定,防止偏移,特别对门窗洞El柱筋更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3)项目部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及有关图集和规范要求执行,对各项施工质量过程进行监控。要求各班组长加强管理,组织好交接检查验收工作,以防类似问题的发生。对于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执行,项目部质检人员按要求不允许混凝土浇筑,并进行相应处罚。
        2.2对于构造柱施工中混凝土问题的处理措施
        (1)要控制混凝土骨料的配置,对于混凝土骨料颗粒严格要求,对于骨料颗粒直接大于2厘米的要进行排除,在现场可以进行设置沙漏,进行筛选。确保骨料颗粒的大小,防止因混凝土骨料颗粒过大在浇筑时,混凝土卡在拉结筋上。还要对水灰比、混凝土的坍落度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混凝土施工中所需要的流动性、和易性。在构造柱施工时,保证浇筑的混凝土一次性完成。在施工前,对于施工缝处杂物等要事先进行清理干净。使用清水进行润湿。
        (2)确保新旧混凝土的连接;构造柱混凝土断条现象的预防应加强混凝土的试配工作,严格按照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支模前要检查好预留构造柱内是否有红砖等杂物及拉结筋间净距是否满足要求,以免卡住混凝土。加强混凝土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
        总结
        建筑物选择结构的原则是充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扬长避短,作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工作中必须要明确框架结构中构造柱的受力与工作机理,选择正确的施工程序和方法,做到概念清晰,方法得当,才能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确保建筑物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继东.浅析砌体填充墙施工中常见的几个问题[J].河南建材,2018(03):422-423.
        [2]李晓强.基于构造柱装配式铝模分段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9(5):137-140.
        [3]李孟勇.后浇带增设构造柱支撑体系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与管理,2019(5):124-126.
        [4]李坚.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问题及建议[J].建材与装饰,2019(2):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