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艳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资源的限制,使得建筑结构高层、超高层成为发展趋势,为适应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需要,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得到迅速推广。相比传统形式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将高处作业变为低处作业,将悬空作业变为架体内部作业,具有节约材料、节约人工、节约塔吊施工台班、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一次性分摊费用、更安全、更便捷等优点。以某工程实例,总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的施工过程及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提升;防坠
本工程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风情大道与滨康路交叉口,建筑总面积约126100㎡(其中地上为83300㎡,地下为42800㎡)。本工程地下2层,地上由4幢34层高层住宅(1#、2#、3#、6#)组成。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每幢安装4层爬梯,提升至34层顶;采用CD13-B型电动葫芦中心吊拉提升架;
1 施工准备
1.1设备材料:附着装置178套(每套含悬挑梁1根(16#工字钢制作)、拉杆4根(Φ28圆钢)、穿墙螺栓7副(Φ30)、承重底盘1副、导轨1根(10#工字钢制作)等)、安全防坠装置1套、防倾覆装置2副(8#槽钢制作)、定型竖向主框架900个、DHH100型电动葫芦178只(额定起重量10t)、钢管(符合国标碳素结构钢(GB/T700)Q235-A级钢要求)等。
1.2爬架安装过程中所需的临电:到提升架控制柜的主电缆;及临时使用的电焊机、气焊机、切断机、塔吊吊装等
1.3场地需求:材料堆放仓库50平方米
2 搭设要求及指标
2.1设计指标:
布置机位数量:共178台(1#楼60台、2#楼60台、3#楼29台、6#楼29台);架体总高:16.60m,(扶手高1.8m);每次升/降高度:楼层高度(2.9m);架体桁架宽度:0.8 m;
电动葫芦:10t×6 m;升降速度:9cm/min;步高:1.8m(9步)覆盖5个楼层;单元自重:3~4t;防坠制动最大滑移:80 ㎜;附着支点直线跨度:6.4m;附着支点折线跨度:5.4m;荷载设计:结构施工,二层作业面,每层不超过3KN/ m2;装饰施工,三层作业面,每层不超过2KN/ m2;最大施工荷载:3~4t。
2.2搭设要求
2.2.1本工程4幢楼脚手架搭设9步,底下1~2步是桁架结构,主要承受来自脚手架的垂直荷载。高1.8米,桁架立杆用ф48×3.0钢管两端焊有铰链板,桁架弦杆、斜腹杆用ф48×3.0管,两端焊有铰链孔再用铰链螺栓与立杆的铰链板连接而成。2步至9步主框架,步高1.85米,9步外立面防护栏高设1.8米,脚手架总高16.60米,覆盖5个楼层。
2.2.2每个机位处设置竖向框架,本框架用φ48×3.0管,加工成门字架形式,门式架两端焊法兰,门字架高1.85米,宽度0.8米法兰用φ12×40螺栓组装而成。
2.2.3为确保架体垂直平稳升降,每个竖向框架安装二套防倾装置;防倾装置由防倾导轨(10号工字钢)和导轮组件组装而成。导轨分别安装在脚手架楼层结构的第三层和第四层相对应的竖向框架立杆上,导轮则安装在4层和5层外墙边梁上,两套导轮最小间距为一个楼层高度。
2.2.4每机位处安装一承力架作为基础,其上竖向框架,左右是桁架,承力架上焊有桁架铰连板和吊环。在框架内,建筑第三层外墙或边樑上安装16#工字钢作提升梁。提升两端各焊与外墙固定用的钢板,及与第四层外墙作斜拉用的钢板,提升机上钩钩在提升梁吊环上,链条下钩钩住承力架吊环,斜拉钢筋与提升梁外墙组成一个三角形。
2.2.5每机位处安装一套防下坠装置,该装置由安装在承力架上的防坠器和挂在提升樑上的防坠制动杆组成。当升降过程中,由于葫芦断链和附着机构出现故障时,防坠器可锁住制动杆,防止下坠。
2.2.6施工层上铺设竹串片供人施工,底步使用建筑施工模板作为封板。
.png)
4.2立杆搭设
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必须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3水平杆搭设
纵向水平杆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亦可采用搭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在同步或同跨内,且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等距离设置且间距不大于300mm。横向水平杆应作为纵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4.4脚手板搭设
架体搭设一层楼后,应尽快铺设底部木板,铺设方法:首先在底部每隔800mm左右用12号铅丝绑扎一木方,木方截面尺寸80×100,长度根据机位离墙距离确定使木方端头距外墙100。同时在底部内外弦杆上用扣件扎好同样长钢管,钢管端头扎一个纵向水平杆。木方端头应搁在水平杆上,并用铅丝扎牢,然后在木方上钉木板,木板缝隙要求不超过2mm。作业层上竹串片应铺满、铺稳,竹串片板应设在纵向水平杆上,将竹串片两端与其可靠的固定,严防倾翻。底部木板采用对接平铺,接头处必须与水平杆上的枕木钉牢。竹串片采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四角应用直径1.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100mm,其板长两端均应与支承杆可靠地固定。
4.5剪刀撑设置
剪刀撑斜杆宜采用搭接,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
4.6每搭设一层楼高架体后,架体必须与建筑物作水平拉结、拉结点距离不大于3.6m。
4.7连墙件的作法:
在边梁处:预埋一钢管,然后用钢管把预埋管和架体用扣件连接。
4.8搭设过程中随时校平、校直架体。扣件紧固力矩要求40 ~ 50N·m。
4.9防倾导轨安装:
用三个M12U形螺栓,将框架立杆与导轨上焊有的专用槽钢铁块牢固连接。(事先用手拉葫芦把导轨拉到规定位置;测量好垂直度2‰用四个M12U形螺栓牢固连接)。导轮套在导轨槽内,导轮后座用穿墙螺栓固定在外墙圈梁上。
4.10升降动力设备的安装
4.10.1每个机位处,把工字钢挑梁用穿墙螺栓固定在第3层圈梁或外墙上。
4.10.2把两根斜拉杆与工字挑梁上的吊耳用M30×100螺栓连接,斜拉杆的上端与该楼外墙用M30的穿墙螺栓(长度根据实际圈梁厚度)固定在4层圈梁或外墙上,斜拉杆、工字梁与外墙形成一直角三角形。
4.10.3用小手拉葫芦把升降机吊起,挂在挑梁的U型圈内。
4.10.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有防倾覆装置、防坠落装置和同步控制的安全装置,脚手架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才可使用。
4.10.5现场用电和电缆线布置
电缆线、控制箱、电动葫芦布置在第三步的顶和第四步底杆上,围架体绕行。安装电缆线,规格采用GB 3×6+1×2.5mm2 ,单台电动葫芦电机额定功率为0.5kW、额定电流为1.95A,此工程最大组所需为20.台,总功率为0.4×20=8kW,总电流为:1.95×20=39A。电缆线沿架体敷设,电缆线压线时应与电箱内接线颜色相配一致,并在组与组交接部位富余8米,以满足架体先后提升的需要。电缆穿线时保证相序一致,提升时分控箱开关置于同一功能“顺”,主控箱遥控整体送电,以保证架体同步提升。 架体均为良性导体,需谨慎用电,用电注意事项分别为:
a、施工用电实行三级配电,即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配电;两级保护,即在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各设漏电保护器,开关要做到“一机、一闸、一漏”,有门、有锁和防雨、防尘。
b、现场施工用电电线接头处用绝缘胶带包好。配电箱内电器、规格参数与设备容量相匹配,按规定位置紧固在电器安装板上。
4.11防坠器安装:
防坠器的附着支承结构如:提升梁、斜拉杆、穿墙螺栓等安装与升降机附着支承结构相同;
防坠吊杆φ25通过一吊环挂在提升梁上,同时下端穿过安装在承力架上的防坠器孔中,防坠器控制臂用M8螺栓与U型卸扣连接,然后调节M8螺母至适当程度。FSZ防坠装置是一套机械夹紧系统的机构,其主要结构零件由箱体、凸轮、凸轮座、转件、短轴、挂脚等组成。FSZ防坠器固定在爬架底承力架上,机构原理是利用凸轮齿旋转、在弹簧预应力的作用下,靠重力进行自锁达到夹紧作用,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4.12同步升降
升降架的升降时能否保证同步是保证升降架使用效果的重要部分,为保证架体的同步升降,采取如下方法:
4.12.1升降动力装置采取升降速度偏差较小的装置——环链电动葫芦,电动葫芦的传力部分为链条形式,传力清晰明确,不会出现运行过程中打滑等现象。且电动葫芦的一次行程较长,本工程采取一次提升行程8m的环链电动葫芦,杜绝短行程升降装置的往复运动,减少误差。
4.12.2采取遥控信号自动控制电动葫芦同时启动和关闭,确保每台葫芦的行程距离相等。
4.12.3架体布置时,各榀主框架尽量调整其负载范围均衡,避免各榀间重量变化过大,负载不均。
4.12.4各榀的下吊点均设置荷载探测装置,采用高灵传感器公司生产的荷载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各点的负载变化情况,出现异常时,超载15%声光报警,超载30%自动跳闸,保障各点同步运行。
5 脚手架的维护保养
5.1脚手架上的脚手板、围网、经常检查,对损坏的及时修补和更换。
5.2架体上保持整洁,经常清理垃圾,半月一次大清理。
5.3升降机、防坠器及其附着支承结构经常清理保持整洁,升降机链条保持润滑,如有异常及时修理,不能带病工作。
5.4对弯曲的穿墙螺栓及时更换。
5.5提升五次后,对所有部件、节点、焊缝进行全面仔细检查,如有裂纹、变形、弯曲;应检查产生原因,修复后方可使用。
6 特殊部位施工技术措施
6.1料台开口处的处理(如使用三套模板)
脚手架在料台安装位置需拆开一个缺口,以便于料台安装及使用。脚手架拆开一个缺口后,需进行局部加固,具体做法如下:
a、根据料台宽度确定开口宽度;
b、将该位置的的第1~第2步脚手架拆除;
c、料台安装位置正上方的脚手架采用内、外做竖向斜撑加固,如图所示;
d、料台左右两边的脚手架断口搭设0.6m和1.2m高的扶手防护,并且绑扎安全网密封,料台正上方脚手架用小眼白网做隔离,防止坠物伤人。
e、主体封顶后,料台不再使用时,将该开口位置脚手架还原。
6.2塔吊附墙位置的处理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在塔吊附墙穿越处洞;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塔吊附墙处采用短钢管连接,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通过附墙时,每次只能让拆除一步架,当升降通过一步后,立即恢复架体。
.png)
参考文献
[1] 王峰,王平.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操作与使用维护.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