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7月20期   作者:林志鸿 罗志权 潘治文
[导读] 现代建筑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为提高施工效益、控制成本,合理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实现部分建筑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有效提升了项目开发建设进度与质量。
        林志鸿  罗志权  潘治文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现代建筑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为提高施工效益、控制成本,合理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实现部分建筑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有效提升了项目开发建设进度与质量。在该技术实际应用时,应当对其施工技术进行合理控制,才可充分发挥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优势。基于此,本文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建筑行业需要浪费大量建筑基材及燃油等资源,较难形成循环利用。而装配式建筑就是通过借助工厂进行集中生产的建筑方式,通过设计科学结构,减少钢模等材料的消耗。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来说,工厂集约化施工作业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对水、电等资源的浪费。而且在建筑单体拆除后,装配式建筑能够重新进行组装和拼接,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1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优势
        1.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若出现部件不符合标准的,能够立即拆除。主要是因为车间生产的是预制部件,在拆除安装过程中不会耽误建设的进度。最主要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扬尘、废弃物等,体现了装配式建筑在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建筑垃圾比以往减少了,从而促进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减少资源浪费
        目前建筑行业实施良好经济效益的途径是减少资源的浪费。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在其行业中的效率偏低,对于建筑材料的消耗高于西方国家。在今天我国实施装配式建筑,能够提前预制建筑构件,减少废品的出现。以往在建筑行业中采用粗放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会大量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而且还不能形成材料循环应用体系。
        1.3施工成本控制优势
        在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剖析后可知,由于材料质量要求高、技术加工要求高、设备性能要求高,使得工程施工成本较高。在对项目开发总投资进行对比后,可发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经济效益高,可在有限的成本控制内,达到最佳工程建设施工目标,保证项目开发的经济性与可行性。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2.1预制剪力墙施工技术
        预制构件的连接效果将影响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以及整个项目的地震和安全性。在使用预制技术进行施工时,首先,必须精确定位组件,以确保组件位置准确,并通过螺栓连接组件。在安装预制构件的过程中,应将连接杆预留在地板的下半部,并将其插入预先预留在内壁的螺栓孔中。然后,在施工过程中,应使用水泥砂浆浇筑螺栓孔,用螺栓固定并连接剪力墙和整个施工项目,以使它们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将螺栓连接位置与设置在施工中心的剪力墙连接起来,以使剪力墙更稳定,提高墙体的稳定性。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总体实际情况和要求控制成本,同时,要注意保护周围的建筑环境。预制剪力墙在吊装施工时,根据预制墙板的吊环位置使用合理的吊点。钢丝绳通过钩环与外墙板预留的吊环连接。只有检查了部件的外观质量和吊环的连接后,才能继续进行吊装。起吊之前,应将预制墙板下侧的外角钉入500mm宽的全长多层板中。提升速度应缓慢且均匀,以确保预制墙板的边缘不被损坏。吊装预制墙板时,要求塔式起重机将其缓慢提升到操作层上方约600mm。施工人员应使用两条滑绳用钩子将其钩住,用滑绳拉动面板并缓慢放下墙面板。


        2.2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施工技术
        叠合板安装的施工技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叠合板的安装方向调整其位置,以确保没有误差。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安装悬挂板时,应对叠合板进行良好的保护,并且不得损坏组件,否则,会浪费建设成本。在安装预制叠合板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模块化提升方式来处理它。这可以使整体更密集。在安装过程中,应在底部放置临时支撑,以确保整体稳定性。吊装工作完成后,应根据相关规范拆除临时支撑结构。在安装双层结构时,我们应首先考虑实际情况,然后,再设置双层支撑。预制叠合板吊装施工要点,采用组合梁起吊,设定较低的起吊速度,保证起吊过程稳定性。吊装过程中,应在距工作地板距地面一定距离处稍作停顿,以调节和定位叠合板的方向;在吊装过程中,应避免碰撞,并稳定,缓慢地停止层压板,以确保其完整性;在安装过程中,应在底部做临时支撑,支撑点间距为150cm,每个托架应设置2~3行支撑。
        2.3预制窗体的施工技术
        预制窗体这一施工技术会用到螺栓和吊耳等设备,并且这一技术依靠对预留的螺母进行连接的方法提升整体的密封性和稳固性。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在相应的位置上进行窗体构件的连接,应该按照实际情况来调整窗体的方向,这样在墙板中插入窗体螺栓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的质量。浮窗上的吊耳、螺栓和预留螺母用于连接。连接后,根据位置线将浮动窗移离工作面300毫米,然后,将其缓慢放置到位。将浮动窗螺栓调整到穿过墙壁的孔时,将定制的U形浮动窗水平卡扣措施放在浮动窗上,然后,使用滑绳拉动浮动窗,以便可以将螺栓插入壁板连接孔。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3.1 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
        BIM是创建和使用数字模型来设计,构建和管理项目的过程。BIM用三维建筑模型代替了传统的二维工程图。在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机电和装饰的所有学科共同努力以创建BIM信息模型。在预制构件工厂的生产阶段,将BIM模型中的施工信息直接传输到生产设备,以进行精细处理。通过建立BIM模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施工周期和资源配置,实时调整资源和资金投入,优化施工周期和成本目标,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3.2 RFID技术与装配式建筑
        RFID或射频识别技术是1980年开发的一种新型自动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自动识别目标物体并通过RF信号获得相关数据。识别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具有读取方便、识别速度快、数据容量大、动态实时通讯等优点。在装配大楼中,将Bim和RFID技术集成在一起,将RFID收集的信息及时转移到BIM模型建立的数据库中作为数据库,从而建立了建设项目的信息技术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实时跟踪施工进度和材料使用情况,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3.3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与装配式建筑
        工程总承包是指业主按照合同规定委托的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营等的全过程或分阶段承包。通常,在总价合同的条件下,公司负责合同项目的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装配制造需要高度的集成,并且在设计、生产和装配链接之间需要高度的协调。EPC综合施工管理在装配楼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工程进度,材料使用和工程质量的信息管理,充分发挥装配楼在缩短工期,绿色安全,经济环保方面的优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就目前来说,其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因此该技术水平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及革新。通常来说建筑水平的要点是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控,技术发展的保障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流程及组装体系,通过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综合水平有利于促进装配式建筑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成贵.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No.490(05):180+228.
        [2]张士兴,杨志,王仑等.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J].建筑技术,2019,50(8).
        [3]李永涛.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