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刘智星
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 天津市 300380
摘要: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节约施工成本,优化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机制,构建完善的建筑模型,则需要正确应用BIM技术,从而为装配式建筑建设中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提供专业保障。借助BIM技术的应用优势,丰富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技术手段,在技术层面上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作业计划完成中的科学管理目标,确保其管理状况的良好性。本文将简单分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方案,希望能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运用方案;
引言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宗旨在于促进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同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转变传统粗放型建造方式,实现绿色生态发展目标,促进节能减排,提质增效。随着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的发展,BIM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BIM技术概述及优势
1.1BIM技术又被称作建筑信息模型,是施工技术人员的辅助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利用信息数据创建一个建筑模型,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将BIM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中,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烦琐、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可显著提高信息共享效率。
1.2BIM技术优势有以下几点
1.2.1模拟化
BIM技术可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个建设周期进行全方位模拟,以便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监督和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节约维修成本,有效优化装配式建筑整体的质量。
1.2.2可出图性
BIM技术可利用模型进行评估试验,以便根据问题及时改进工作,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检修工作,使预埋套管图或管线综合图的出图效率提升。
1.2.3协调性
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现场运行中的各个环节,使之相互配合、协调,避免后期操作中出现各种问题,节约经济成本投入的同时,也可促使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效率显著提升。
1.2.4可视性
BIM技术的三维特点相比一般二维图纸图纸来说,精确性、可靠性和指导性更好,可以帮助相关技术人员有效掌握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后期运行等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使得整个装配式建筑呈现出更好的施工效果。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价值
2.1改善预制构件中库存与现场管理
因为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所能牵涉到的因素非常多,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因素所给装配式建筑带来的影响,并且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对于装配式建筑相关预制构件生产的影响,预制构件本身就需要利用非常多的资源才能够进行相应的生产和储存,所以如果在生产和储存预制构件的过程中这些资源出现问题,也就必然会有所浪费。结合实验技术和RFID技术,就能够更加有效的对预制构件中的数据信息进行了解,并且尽可能的减少在预制构件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步骤,节省更多的成本,尽可能的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而除此之外,施工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RFID技术,提升在装配式建筑中预支构建的效率。
2.2提升施工现场综合管理效率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吊装工作本身过程就非常复杂,而且对于机械化的程度要求非常高,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稍有不慎都很难达到其预期的效果,而为了能够避免出现问题,施工企业在正式进行吊装之前就必须利用BIM技术,模拟装配式建筑工作作业流程,通过模拟能够加强施工人员对于吊装工作的熟练度,并且也使更多的施工人员能够掌握预制构件的关键操作技术,并避免出现各类安全事件,提前预防安全隐患。同时,利用BIM技术也能够有效的提升机器吊装材料的效率。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方案
3.1构建完善的信息模型
对于当代大型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来讲,优化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案,首先要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大型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群信息集成管理模型,将所有重要信息收集到模型之中,做好模型的分层设置工作。一般来讲,模型核心是BIM技术,核心外层是项目成本、3D几何信息、施工进度、工程量清单、质量维护信息、工程逻辑、人力需求、施工材料采购,第二层是立项、项目设计、项目启动、项目组织、项目实施、项目评估、项目解散,第一层是大型装配式建筑项目群、项目群和子项目群以及单个项目。其次,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大型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群信息集成管理模型,必须确保所有项目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共享性。所谓项目信息的完整性是指要将所有项目信息和工程逻辑关系纳入模型之中;信息一致性则要求为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信息输出建立统一的标准,完善信息源管理,确保输入与输出信息的一致性;信息共享性要求促进不同专业、不同组织和不同系统的信息共享。
3.2设计精确的施工图纸
建筑企业应正确运用BIM技术的三维建模功能和图纸整合功能精确设计三维施工图纸,不断增强图纸的可视性效果,将直观化图纸呈现给施工技术人员。与此同时,设计师应注意将大型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群的分部分项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所需要的材料直接标注在直观化图纸与模型中,以便于施工技术人才、采购人员和供料管理人员了解用料状况。需要注意的是,初步完成图纸设计作业后,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审核通过后,图纸方能使用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
3.3质量管理方面
在编制过程中运用BIM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施工方案存在的不足,将其效益及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其优势通常体现在可以处理庞大的资源及信息量,简化施工方案,使得技术人员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在装配式建筑的整个建设过程中,结合工程现实情况,利用BIM软件平台可以获得更加规范且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流程,从而可以指导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及质量管控,最终将工程的最好风貌展现给人们。在具体操作中,可利用BIM技术构建相应的质量管理模型,并与其他施工方案进行比较审核,从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供施工单位参考,确保各项施工操作都能高效优质开展,从而提高施工正确率。
4BIM技术在运行维修阶段的应用
从相关资料来看,使用阶段是大部分建筑存活耗资最大的阶段,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通常都是50年,在这期间所消耗的费用大大超出工程原本的价格,因此所消耗的费用呈现不断上涨趋势。为了保障运营商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需要对建筑设备进行全面规范的维修检查管理,装配式建筑在进行部件维修检查时,需要处理很多的信息,这是因为要处理的数据众多,容易出现遗漏。
另外,建筑物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电路管线会出现老化和损坏,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如果长期不更换,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严重的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避免以上危险的发生,需要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定期检查维修。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BIM的技术优势及其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建筑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使公共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护。除此之外,在BIM模型中也可以辨别并选出可进行二次利用的资源,再进行一系列的加工程序,继续使用,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最大化利用。
5结语
总而言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使用,不但能够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能够尽可能的帮助施工单位减少施工成本,避免浪费现象,并提升施工效率,进一步深化BIM技术的研究,挖掘其技术价值,推动装配式建筑实现更加快速、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伟强.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0):110~112.
[2]唐怀坤,史一飞.数据中心装配式建筑开放式BIM应用工具集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3):45~48.
[3]许迅.装配式建筑中BIM技术的应用方法[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9):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