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国企财务管理监管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7月20期   作者:杜锦强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已成为各国有企业研究的课题。
        杜锦强    
        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已成为各国有企业研究的课题。在新时期,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因此,企业要想在新时期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本文主要探讨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能有效地促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国企财务;管理监管;问题;对策
        导言:国有企业改革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改革转型的特殊阶段,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财务管理和监督缺失等各种新现象、新问题,为腐败现象的发生留下了隐患。通过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严谨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管存在的问题
        1.1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和审计不到位
        由于国有企业性质的特殊性,加之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采用集中管理模式领导,这种管理模式下的财务工作缺乏内部监督和审计。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对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都有明确规定。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职责分工不清,没有财务清查和审计,财务监督的有效性不足。
        1.2监理对象缺乏针对性
        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监督中,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的主体是财务人员,财务人员也是监督的对象。在国有企业中,所有的财务活动都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要保证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的实施,就必须延伸和扩大财务监督管理的对象。在当前国有企业发展中,财务监督管理的缺失,监管对象的针对性不强,导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开展,财务管理监管存在一定滞后性。
        1.3财务监督制度有待完善
        为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国有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在财务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始终从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入手,确保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有效实施。但是,我国许多国有企业的发展水平有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这使得相关财政部门和人员在财务管理和监管过程中对监管对象和监管目标把握不清,导致财务管理和监管不规范,金融监管过程中各种问题频发
        1.4企业外部监管不完善
        目前,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监督体系,但其制度还不够完善。在金融监管过程中,不公平现象较为普遍。在财务管理和监督的实施过程中,相关财务人员存在各种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不严格按照相应要求开展相关工作。财务管理监督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难以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中,虽然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税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审计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税务、审计部门职责分工不清,职能混乱,这使得其管理的有效性难以保证,审计不完善已成为影响国有企业财务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2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的策略
        2.1加强企业社会监督
        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中,注册会计师是监管的中坚力量。通过对国有企业财务账户和财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实现社会监督模式,提高社会监督的有效性。督促企业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引导企业掌握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改变过去粗放经营的弊端,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人员要熟悉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了解执行标准,从而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执行能力。由于部分国有企业尚未建立起科学的内部财务监督体系,监管力度不够。因此,企业管理层可以考虑引入注册会计师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从而实现国有企业“委托-代理”财务管理监督模式。这有利于开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活动,保证财务工作规范稳定运行。代理审计工作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企业树立科学的自我监控价值观,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的实效性。
        2.2调整财务报表和账目
        从目前国有企业财务报告的内容来看,存在一些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应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的内容,调整财务报告的内容,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财务报表是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具体体现。为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国有企业应深入优化财务报表管理制度。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要结合国际财务管理新模式,提高财务信息的有效性,促进国有企业财务信息与国际接轨,这也是今后国有企业财务报表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管中,应注意“累计折旧”概念的界定和完善,合理使用,避免账面资产虚增。规范的财务报表管理有利于国有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和财务计量,能够科学分摊实际能耗和支出成本,保证国有企业收支平衡。
        2.3加强政府的财务监督作用
        在国企财务管理和监管方面,要建立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联合运作的模式。在政府监管方面,应加强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建立严格的审批业务审计机制,对注册会计师实行系统化管理,提高财务监督人员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必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监督职能,激励会计人员积极参与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二是确保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的信息共享,通过信息互联共享,提高监督管理的全面性和及时性。组织专职人员组成财务管理监督小组,确保对国有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实时、有效、切实的监督,落实各项监督制度,及时发现监管中的差错和偏差,并及时纠正和改进,从而保证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监督的实际能效。
        2.4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
        注册会计师和正规审计机构在国企财务管理和监管方面更加专业,而政府对国企的财务监管更具权威性。政府与第三方金融监督审计部门相结合,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进行监督监督,有利于常规监管与财务指手画脚相结合,提高监管的公信力和有效性。会计、审计人员应当重视对国有企业财务数据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监督,特别是对其日常行为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监督机制,建立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从政府行政监管的作用来看,合理管理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财务流程更加规范,避免财务问题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在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的双重作用下,国企财务制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形成浓厚的监管氛围。
        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顺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长效监督机制,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管;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以确保财务活动的规范进行等,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戚敏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9(5):136-137.
        [2]王占图.浅析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8(11):3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