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规调整在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7月20期   作者:陈阳
[导读] 本主要就控规调整在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实践进行分析,提升规划管理建设的水准,使用新型的控规调整模式,使得城市可以更为积极化的发展。
        陈阳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10
        摘要:本主要就控规调整在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实践进行分析,提升规划管理建设的水准,使用新型的控规调整模式,使得城市可以更为积极化的发展。
        关键词:控规调整;规划管理;实践思考
1控规调整在规划管理中的困境
1.1整体经营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我国所开展的大部分规划管理工作中的总体经营管理认知都会较为薄弱,没有注重新区的开发以及区域性的拓展。在这些方面的大局观念意识会比较差,其开展的控规调整工作也没有将新老城区的开发结合在一起。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所以,政府必须要尽可能的强化规划管理工作的力度,打造出高品质的城市,避免其经营产生各类不得当的现象。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城市经营管理理念都十分的薄弱,同时也没有旧城区的支撑,使得其无法更好地带动新区的发展,浪费了城市区域合作的优势以及价值。
1.2缺少前瞻性以及全面性
        首先,我国对于城市的发展现状以及各类民生指标的调研工作不够全面,且各项调研工作的深度也比较浅,无法较好地把控好市场变化的规律性,也不能正确的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建设项目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以及公共建设等方面的利益无法达到一种平衡性的状态。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控规调整工作的开展,导致该项工作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变差,不能较好地适应后期的改造以及构建。与此同时,其也不能将经济指标以及生态指标较好地融合在一起,整体控规控规调整的前瞻性以及全面性低下。
1.3编制的科学性较差
        控规调整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进一步的加快建设速度,如果控规调整的层次以及要素过于的一致,那么就会导致其所运用的方法以各项参数指标呈现出一种固化的状态,并且其研究的深度也会受到限制,呈现出千城一面的严峻现象,不能定性定量化的划分区域以及用地的性质。无法将因地制宜的原则落实到实处,其制度以及各项规范的灵活性也会比较差。长此以往,该区域的地域性特征以及活力也会逐渐的消失。
1.4经济分析不够精确
        目前,我国土地的价值急速升高,若没有对其进行控规调整,那么就会使得经济方面的决策呈现出偏差性的问题。举例来说,在进行区域的构建时,需要对该区域构建所投入的精力以及资源等进行分析、探究需要多少基础设施以及政府的补贴金额、这些资金的投入最终能否达到成本回收的目的。想要确保其收支维持良好的平衡状态,就需要制定更为合理的规划方案。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专业部门最终所得出的计算结果会和实际的规划管理工作存在明显性的差异,影响到决策者的推断。
2控规调整在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分析
2.1坚持大局观念,切合实际
        工作人员必须要坚定求和的理念,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分析项目的总体经营状况。遵守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微观化的管控。依据其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诉求调整分析各项数据信息,探究城市实际的开发状况。赋予其工作前瞻性以及预见性特征,明确控规调整的规范标准。

以实际为出发点,尊重并了解发展规律,突显出规划管理的公平性特征,达到控规调整和规划管理融合的目的,精准化的进行管控。
2.2创新编制内容,构建科学体系
        要以较为完整的控规调整规范为基准,实事求是的去分析规划管理工作开展的诉求,补充完整控规调整所需要处理的各项问题,做好各项工作的衔接,将数字化控规调整的效应更好地发挥出来。构建数据信息库,妥善的划分好各类数据信息的类别以及规划管理所需要应用的方式、技术。构建控规调整的实施模型以及评估模型,给其日后的建设及发展供给实践性的支撑。除此之外,在规划管理的工作中,还需要依据区域以及阶段的特征,制定编制出更具针对性的控规调整指标体系,设定相应的赋值标准,把硬性标准以及软性标准相融合,以其为评判的节点,凸显出控规调整在规划管理工作当中的地域性以及公平性的优势,防止其出现主观臆断等的问题。
2.3刚弹性并重
        控规调整是把规划意图更好地转变为管理工作开展的凭据,要对政府以及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遵守控规调整刚性弹性管理融合的原则,分别在强制规定以及引导等层面进行控规调整的处理。明确系统的结构需求,划分好地块,满足地块的规范条件。用弹性来支持刚性的管控。这样可以更好的面对较为繁杂且多变的市场环境,让控规调整可以变得更加的灵活,实现公用以及公共建设共赢的目的。
2.4构建控制单元体系
        大部分地区在开展规划管理工作时都会产生较为矛盾性的问题,控规调整的指标体系和市场实际操作的差异性比较显著,想要更好地缓解并调节矛盾问题,就只能乱前期的控规调整体系以及结构,导致其浪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等,所以在开展规划管理工作时期必须要遵守与时俱进的原则,适当的在原本的体系当中增设控制单元,划分好控制的层次。控制单元作为独立的区位或地块,可以有其独立的规划意图和控制目标,避免控规指标在整体城市过于统一。对控制单元的资源要素的控制和开发指标的设定,在有机统一于城市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可以更适用于其自身的发展和建设。
2.5加强控规的动态调控,定期开展城市体检评估
        城市规划管理的众多因素都在动态变化,但很多地区的城市规划仍然处于“静态的远景蓝图”模式,因此就需要在控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重视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来对控规进行调整或修正。那么就需要规划者加强控规和实施的动态调控,实时跟踪并分析城市开发状态,在控规方案中增加实施评价内容,便于定期开展城市体检及评估,为控规的调整提供实时信息,及时对控规进行反馈修正。
结语:
        随着控规的思想和方向的调整,城市规划管理过程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规划增加设计人员规划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要对城市规划的现状调查、经济指标、市场风险进行充分的监督和掌控,这样才能促进城市不断发展下去,进而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祁鹏卫;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县域尺度空间规划整合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9
[2]刘仨;县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3]刘利刚;结合城市控规的城市新区生态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6   
[4]张晓军,赵虎,徐匆匆.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机制优化探讨-—种基于规划实施管理的视角[J].城市规划,2015(39):98~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