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春艳
哈尔滨市第41中学 150010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当代教学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理念,而且要将这些理念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因为各自的差异的不同发展,爱护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关心,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差异,这一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若是此时教师还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只会让落后的学生更加消极,两极分化的状况更加严重,这时就需要运用差异教学的思想与方法来完成教学。本文主要从差异化教学的基本概述、初中语文课堂实施差异教学的原因、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差异性的表现、初中语文课堂中采用差异化教学的举措四个方面进行概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差异教学、学生需要、初中语文
前言:结合当前实际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于把学生看成同质化的整体,而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由此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中过分追求统一性,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对待学生,中等生在此种状况之下是很难跟得上教学节奏的,长此以往就会影响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因此推进差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加活跃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差异化教学的基本概述
在古代教育刚发展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让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充满自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方法也各有不同存在差异,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准确发现学生各自的特点,运用差异化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的爱好,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课堂实施差异教学的原因
家长不注重引导孩子如何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观,只是单纯强调好好读书的教育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很好地引导孩子树立目标。从学生问卷调查情况看,70%左右的学生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其次学生素质差异比较大,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班级甚至是优等生不多、中下生占大部分;再者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停留在教师满堂灌的方式,或者教学设计只能满足一个层次的学生,对学生全体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出现学生不喜欢学语文或者厌恶学语文的问题,这正是要实施差异教学的原因。
三、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差异性的表现
1、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
语文学科是一门需要阅读的学科,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凝聚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悟,但由于每个人阅读能力的差异,得到的体会有所不同,我们不能把个人感受强加于学生,也不应该用自己的分析去替代学生自身阅读的感悟,那样并不尊重学生自身的发展。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生活经历不同,使得他们在对文章的理解上也会存下一定的偏差。
2、听课接受能力的差异
初中阶段的孩子相较于小学生在理解能力和听说能力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之间的差距愈发明显。例如:有的学生上课时思维敏捷,而有的同学则反应迟钝。一些学习能力较快的同学能够很快的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一些学生接受能力就相对差了些,这就使得班级中出现了不同的层次。
3、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
学生的性格大有不同,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默寡言,这些特点在课堂上表现的十分明显。有的同学上课时能够聚精会神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也有的学生在课上嬉笑打闹、搞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上课,这是学生自制力的差异,也是影响学生成绩差异的原因。
四、初中语文课堂中采用差异化教学的举措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采用差异性教学时,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所在,以此为基础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对学生们进行分组,设立科学合理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这不仅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感,找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例如我们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时,很多同学无法体会到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感情,也就不能很好的了解作者要传递的情感。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前预习,基础较好的同学通过阅读后就可以基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仍是应该先让他们读熟课文,再引导他们以自已和父亲的故事为代入,体会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与文字打交道的学科,若调动不了课堂气氛,学生会觉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进而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改变授课方式,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例如每天的语文课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或是成语典故,也可以让学生们上台分享学习语文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在讲解《患公移山》时就可以让学生们上台去谈谈自已对愚公这一行为的看法,也可以针对愚公的故事来写一篇短文,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从而为自己了解这篇文章打开一个新的思路,思想上的碰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来制定作业的内容,对于语文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侧重于基础性的作业;对于语文基础较好、自主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作业。例如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可以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基础题、综合题、阅读题,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要真正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例如我们在讲解《记承天寺夜游》诗词时,就可以利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来给学生们布置学习的任务,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要求他们在熟读背诵后试着去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老师可以要求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去背诵,在课堂教学时引导他们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既不会打击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们不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结语: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存在各种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加以解决,培养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老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姚波.初中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运用探析[].科技经济导刊2017./04);221.
[2]华京生.差异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比较研究[D].中国特殊教育,2014,(10):10-13+27.
[3]华京生.差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中国特殊教育,2011,(05):30-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