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   作者:张春书
[导读] 若想使教学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就必须运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模
        张春书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街道中心小学     122000
        
        摘要:若想使教学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就必须运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灵活运用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究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其中主要是一些具有抽象性的公式、规律以及概念等组成,对于这些的学习都不能离开学生自身的逻辑推理与情感表达。在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应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都具有自身独特性,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目标。
        一、分层教学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中分层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老师对学生进行分层,可以有效按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可以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能够在学生发生一些问题的时候及时进行解决,进而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自信心;第三,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有助于老师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因为这个过程能将老师的理念进行改进,与此同时提高教学技能,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老师的职业素养。
        二、积极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若想将这种教学方式在数学中能够被广泛并灵活的应用,就必须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按照学生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先进行大致分类,再进行教学。这样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和学生经常性的进行互动,这样老师才能对学生的想法和学习习惯有全方位的了解。满足这样的情况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教学,与此同时确保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免出现其他情况影响教学。老师在进行这种教学时,不能只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把学生强行分开,这样的行为会让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老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依照多个原因进行分层,比如思维方式以及学习习惯等等。当考虑多方面因素之后就能防止不好的情况出现,就会使得分层教学不能正常进行。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老师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分层,还要给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在现实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的将学习目标拆分成多个层次,按照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目标,同时还要确保教学目标与学习现状相比始终处于较高位置,但是又不能过度。这样的方式能够使老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时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例如在讲述长方形面积的知识时,老师可以先制定求面积的目标,当完成这项目标之后,就可以一次制定体积目标。这样能够有效按照学生的需求选择目标,进而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
        四、对教材内容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老师要按照学生的层次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层,这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再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基本就能掌握所学知识,然而有一些学生总是会陷入思维方面的困难,使得成绩也不能提高,同时数学科目是需要学生经常动脑的,不只是抄写与背诵就能学习数学知识的。所以,在学习上,老师必须要明确所指定的教学目标,了解哪些知识是需要每位学生都要掌握的,而那一部分知识是需要学生自己探究的等等。比如在讲述体积知识的时候,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可以使用教学道具,让学生能够直接看到体积展开图,并能了解体积的边长以及面积,进而求得面积与体积。对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学生,老师可以使用相应的道具让学生自行拼接,找出问题和方法。
        五、对课下练习进行分层
        小学主要是语数外这三个科目,课下练习以及作业在小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所巩固,于此开拓数学方面的思维。在小学数学中,数学老师在给学生布置课下练习以及作业的时候,要按照学生自身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而进行仔细划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对于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老师要把巩固基础作为重点,使学生能够独自做题,并能详细理解。对于学习能力适中的学生来说,老师要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不仅只注重立体,还要对题型进行灵活变形,让学生能够练习多种题型。对学习比较强的学生不仅仅要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还要尽可能的扩大学生视野,给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运用这样的练习和分层模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提高数学成绩。
        六、师生相互积极配合
        在教学中,想要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高度配合。若在课堂上全程都是老师自己讲课,而学生只是一直听老师讲然后记笔记,这样就不会有很强的参与度,这样就会很大的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科目中,学生一定要和老师积极配合。比如,当学习到四边形变化的章节时,老师可以先对不同的图形特征进行一定的讲解,之后再把这些有共通性的特征联系起来,让每位学生剪出多个形状的图形。数学知识掌握比较好的,老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剪出多种多边形,或者对称图形,对于数学学习比较弱的学生,老师要先让学生剪出比较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能牢牢掌握每条边之间的变化。完成这项任务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综合评比,在多层次的学生作品中找出比较好的图形贴在教室的墙上,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还能树立强烈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对于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老师也不能不重视,必须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还可以用一些奖品的方式表扬学生。这样的良好互动,极大地促进了分层教学的作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对科学教育也随之越来越重视,很多教学模式都需要改进与创新。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被广泛灵活的应用,不仅仅能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还能使得数学更加适应这个阶段的学生,从而使学习水平得到充分提高。与此同时,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按照学生的独特性指定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使学生更加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翠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0):27.
        [2]陈永平.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家长,2020(23):27-28.
        [3]王永恒.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家长,2020(23):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