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情激荡孩子的心灵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   作者:谢慧青
[导读] 著名诗人金波说:“我以为,培养儿童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
 
        谢慧青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中心小学 )
        [摘要] 著名诗人金波说:“我以为,培养儿童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最好从读诗开始;享受语言的美,创造语言的美,最好从读诗、写诗开始。”把诗歌引进课堂,引导孩子们在读诗、赏诗中感悟诗歌的魅力,激发诗歌创作的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 诗情  兴趣   诵读积累   尝试仿写    观察生活  评价激励
        [引言]写诗不是作家的专利,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孩子创作诗歌,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对学生语文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培养审美感受能力和高品位的审美趣味。
        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的兴趣。
        一、诵读积累,尝试仿写,迈出写诗的第一步。
        要想孩子们学会写诗,必须先让他们爱上读诗。诗歌的语言精练、纯美、富有节奏感和隽永的情趣,只要老师适当加以引导,孩子们都喜欢朗读。
        1.读进课本诗歌的意境美,感悟诗歌的独特魅力。
        新教材每一册都编排了一定量的中外著名作家、诗人的现代诗歌,我们在课堂上教学这些优秀的诗歌作品时,首先应该带着孩子们入情入境地诵读。比如,四年级下册冰心的《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全诗只有五行,不足三十个字,如此精练,该如何去引导?
        马鞍山雨山村教育集团刘娟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先让孩子们一边欣赏诗中描绘的情境画面,一边听录音范读,初步感悟诗歌描绘的温馨的意境和对母亲美好的回忆;接着让孩子们随音乐自由朗读诗歌;然后借助课后习题——“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引导孩子们回忆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与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感受妈妈的爱;最后,再让孩子们跟随音乐欣赏情境画面和老师一起有感情地诵读。在这样有层次地一遍又一遍地诵读中,孩子们不仅领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还体会了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到了温馨甜蜜的母爱。这样为后面仿写诗歌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2.读出课外诗歌的语言美,感受诗歌的丰富内涵。                       
        要想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读诗,光靠学习课本中几首诗歌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有计划有目标地增加课外诗歌读本,让孩子们大量地读诗,长期地读诗,最好是养成每天读诗的习惯,让诗歌成为童年生活的一部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着读着,孩子们慢慢地就会感悟到什么是诗?——“哦,玫瑰不是诗,玫瑰的香气才是诗;海不是诗,海的喘息才是诗;……”读着读着,孩子们会渐渐咀嚼出诗歌语言芬芳的味道——露珠是花儿悄悄掉下的眼泪,风会和小妹妹捉迷藏。一天又一天地诵读,一首又一首的积累,孩子们领悟到了诗歌的语言是灵动的、活泼的,富有生命的,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用温暖的情怀观察生活。
        在这方面我初步做了一些尝试,有了一点小小的收获。上学期结合区里的“童书讲述”活动,我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带着孩子们细细品读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的《阁楼上的光》诗歌选集。两个月来,跟随谢尔大叔的脚步,我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读诗,写诗,在那简洁温馨的文字里,感悟人生最朴素的哲理。那真是一场美妙的诗歌之旅。在这场诗歌之旅中,我欣喜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小诗人。以下摘录两首孩子们仿写和续写的诗歌。
作业机(仿写)
美食机
美食机,哦,美食机,世界上最完美的机器。
只要把面粉、黄油、鸡蛋、沙拉放进去,
再投进一枚硬币,按下按钮,等上十秒,
香喷喷的披萨饼就会出来,又美味,有营养。
来看看——我的披萨饼,咦?怎么是咸鱼?
哦,我的天!看来它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神奇。
                                                                            开关(原诗)
如果我们脑袋上有开关,
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罪犯。
因为我们可与把坏东西拿出来,
把好的留在面。
(续写)开关
我们可以,
把对游戏的沉迷拿出来,
把对别人的嫉妒拿出来,
把自己承受伤心与压力拿出来;
我们可以,
把对别人的关心放进去,
把战胜困难的勇气放进去,
把向同学学习的进取心放进去。
        为了让诗情在每个孩子心中像涓涓细流一样自然流淌 ,寒假里,我又布置孩子们读了著名童诗作家圣野的“中国最美童诗”——《小河骑过小平原》。很多同学不只是读诗,还摘抄了自己喜欢的诗歌,仿写了好多优美有趣的小诗。比如:潘思璇同学读了《磨刀石》一诗,这样写道:
我把知识
当作一块
梦想的
磨刀石
磨亮了大脑
他就要去实现
像星空一样美好的
梦想了。
程乐瑶同学读《江南的春天》仿写了一首《欢闹的夏天》——
青蛙妈妈,
你背上驮着的是什么?——
是树叶?
是水草?
还是一群可爱的蝌蚪宝宝?
青蛙妈妈笑着说:
我驮着的是一个欢闹的夏天……
        这学期我向孩子们推荐阅读著名作家王宜振编写的《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
        二、观察生活,用心体验,寻找写诗的切入点。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向广阔的大自然,走进多姿多彩的生活,才有源源不断的充满诗意的活水涌来。

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将自己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学会去观察、思考、想象,从中学会表达,从想象和感受中,找到诗歌创作的切入点。
        在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的兴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身边的事物为题进行创作,让学生捕捉它的特点,并摄取与之能形成相关联的场景,进行描写。就这样一首首质朴自然的心意小诗在孩子们的笔尖流淌出来。比如,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中国大地,疫情的发展牵动着千家万户,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感动着亿万中华儿女,感动着孩子们。以下是我们班同学写的抗疫诗歌——《有这样一群人》
        冠状病毒,
        多么新奇又让人恐惧的名字。
        因为它,
        整个武汉,
        整个湖北,
        乃至整个中国——
        一夜之间,
        人心惶惶,
        全副武装。
        
        热闹的街道变得寂寥惨淡,
        繁华的城市一下子冷冷清清;
        生活的小区围栏高筑,
        一个个口罩隔离了人们的热情。
        此时的处境——
        人人自危。
        
        然而,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是天使,
        他们是战士,
        他们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他们带着自身的人肉盾牌,
        冲在抗疫一线的最前面。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和那些张牙舞爪的病毒做斗争。
        
        危险算什么,
        困难怕什么!
        我们坚信,
        邪不胜正!
        我们坚信
        终有一天——
        白衣战士,
        会击败狡猾的病毒,
        带着全国人民的期望,
        凯旋归来。
        
        三、评价激励,交流展示,保护学生创作的激情。
        学生有了诗歌写作的兴趣,我们要珍惜孩子的写作成果,哪怕粗糙,要给予鼓励,加以肯定,给他们不同寻常的关爱,把孩子领进诗歌的大门,激发创作的兴趣。我的做法是:
        1.学生的每一次诗作,及时批改点评,写的好的作品发到班级群,让家长一起欣赏。                                                           
        2.定期评选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设置班级“诗歌展”,在墙报、黑板报上展示,同学们共评共赏;展示制作认真的的诗集摘抄本,评选“诗歌小达人”。    3.每学期举行两次现代诗歌朗诵会,可以朗诵自己摘抄的喜欢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朗诵自己创作的作品,感受诗歌的魅力。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泱泱大国,自古以来就有“诗教”的传统。培养学生诗歌创作的兴趣,让诗情在孩子们心中流淌,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件有意义而幸福的事情。
四、大量读诗,感悟诗歌的语言特点,尝试仿写的乐趣。

        参考文献
王宜振编写《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上下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要想使学生产生诗歌创作的欲望,愿意动笔写,有写诗的灵感,必须先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让他们爱读诗、多读诗


三、走进生活,丰富美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创作的灵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