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4期   作者:夏茂军
[导读]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些看起来很容易忽略
        夏茂军
        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些看起来很容易忽略,但对教学质量有一些重要影响的问题,还没有引起学生、家长以及部分教师的重点关注,导致教学质量上升缓慢,品牌学生出不来。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创造品牌,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问题一、数学课堂不注重训练的质,单纯追求训练的量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如下的困惑,学生没有能力而教师又没有帮助学生将学习要点提纲挈领地提炼出来,所以,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能在汪洋的练习题中如大海捞针似的寻找要点,希望能通过不断重复的训练,使学生提高技能,达到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但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能力,同时浪费时间和精力。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储备库和解题机器,缺乏应有的人文性。
        对策:注重知识结构梳理,解析知识要点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针对学习认知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案。根据大纲与教育目标要求,对学习要点与学习要求做一个梳理与提炼,给学生“信息中的精华”,强化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内部逻辑结构与学习的要求,从整体上认识知识与方法,少走弯路,迅速、简单掌握知识重点、要点和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
        问题二、初中数学教学、辅导和学生自学不能相互衔接
        初中数学教学,课后学习是更好地掌握、巩固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然而,学生从各个渠道(如辅导书、网校、家教、软件等)吸收来的知识,并不能系统地消化吸收,也很难有一种科学方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测。同时教师辅导的针对性较弱,把自习辅导作为集体泛泛辅导,不能很好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
        对策:同步测控,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同时注重教与学的一致性
        针对学生学习消化吸收的状况,让学生及时测验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学会判断,评价,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自己对知识能力进行分析,对识记、理解、计算、分析、综合、应用六大能力进行打分,学生可以从中看出自己学习能力上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与矫正。同时分层要求,设置不同档次的作业,分类指导,让学生在学会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学会自我选择,主动寻求教师的不同帮助。
        问题三、数学课堂只注重传授与吸收,不注重淡化反刍,导致消化不良
        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接受,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反思总结。未经过专业研究和配套安排的教辅资料针对性差,不能根据教学实际及时更新,不能根据新大纲的要求结合课堂进度合理安排学生练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满堂讲,自习辅导不讲就考试,学生失去了主动消化的时间与机会,致使学生学得的知识零散,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理解不深,渠道单一。
        对策:随堂作业,精讲精练
        针对学生学习消化吸收阶段设置的栏目,根据新教学大纲的要求,时时更新练习内容,让学生紧跟课堂教学的进度完成对知识能力的巩固、提高。同时解放学生的手、眼和脑,把时间还给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主消化时间,把教师的精力主动放在有层次的针对性的重点辅导上。
        问题四、数学思维不够,学习深度不科学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成绩,做一定数量的试题是必需的,但是试题一定要科学、合理。目前教师在选择组合试题时,凭个人兴趣爱好和经验的多,研究学生和考试方向的少,相信自己的多而缺乏更广泛的沟通交流;要么照搬资料,改革变化少;要么注重资料选择,缺乏对信息的深刻挖掘,致使眼界太窄,视野不开阔。


        对策:扩大阅读面,开阔视野
        将全国名校考题及答案集中在一起,由教师精心研究,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权威信息,提取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试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全面的检测,同时挖掘试题的教育含义,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化教材的知识,训练技能,把知识通过试题形成网络,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起点与人竞争。当学生在对知识结构范围内的所有能够变化的题型都熟悉后,他就会成竹在胸,使考试变得更轻松。
        问题五、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准确认识自己,定位不准,盲目乐观
        很多教师和学生学习只满足于基本知识的教学,会解决一般性问题,不能从知识与试题中提炼与实际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致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尤其是能够解决教师给出的比较难一点的题目时,就自以为是,不注重反思与总结、提升,还沾沾自喜,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忘记了选拔性的考试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即使反思也不能深入解题过程的微观领域进行知识的重组和层面提升分析,就题解题。实际上只满足一般性题目和单纯的难题解答,已不能让学生在选拔性考试中脱颖而出,考出好的成绩。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考试后估分高于实际分数的主要原因。
        对策:教师下深水,强化研究,按照大纲精心设计配备试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除基本试题以外,应该将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科试卷中,具有选拔性考试功能的具有更高难度的考题汇总研究,让学生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学会改编,还原到教材中,探寻知识理解与应用的多渠道和多层次,提升应用能力。教会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逻辑上和知识上的反思与评价,既可以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又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层面,增加理解的渠道。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所以在解题后,应该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实现取长补短,促进共同提高。
        问题六、教师协作不够,学生接受的熏陶单一,人文素养薄弱,心理素质差
        由于每一个教师拥有的教学资源不同,能力差异客观存在,所有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即使是优秀教师也有自己的特长和不足的地方。教师协作不够,致使学生接触的教师单一,思维僵化,群体意识不够,缺乏真心倾诉和真诚倾听,个人中心主义严重,在遇到重大考试中时,就导致睡不好觉,心理发慌,产生极度考试焦虑。
        对策:强化研究与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利用教师群体的智慧对学生实施影响
        教师应该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共同体,通过集体的智慧,对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结构性梳理,并从最新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和理解层面上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不仅提高对知识点的认识,还能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思考的方向。同时从教师群体的工作精神和状态中体会、感悟,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开阔心胸,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稳定的心理状态。
        问题七、家校联系形式化成分较多,家长对孩子失去控制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大部分家长的知识能力结构,已经无法达到辅导孩子的水平,由于进入叛逆期,孩子也越来越不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加之家长工作很忙碌,生活压力大,与孩子的心理距离比较远。家长几乎无法知道孩子的想法,甚至除了考试成绩也无法真正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家长只能心里着急,但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家校联系,沟通交流不能从真正的教育角度出发,而只是局限于双方了解情况。单纯的家长会,也只是单方面的见解和想法的传输,双方对教育的态度、方式和目标追求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形式化现象严重。
        对策:建立家长园地
        建立家长园地,将最新的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家长分享,帮助家长在思想上与孩子进行更好的沟通。同时,还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设计提供的试卷、作业等的重点难点给家长做一个提示,家长可以根据这些提示与孩子沟通,帮助家长了解与督促孩子的学习,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合作。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重点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所以课上,课中,课后,学校,社会,家庭都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场所,从而利用好一切教学资源,开启学生的智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克服以上的诸多问题,这样才让数学学习经常化,学习效果才会不断优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