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吾冬周
青海省同仁市民族中学
摘要:新课标的大力推进和深入实施,对语文教学中综合素养和各方面能力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有利于素质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必备能力之一,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字句以及段落有一定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发现汉语韵律美,对提升语感有很大的帮助,进而可提升阅读能力,提高对文字的审美水平。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教育中,知识的有趣性与学生的接受成都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新知识的有趣性越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越高,接受与理解程度也会越深刻。可是,因为传统教育模式中不利因素的干扰,老师的教育较为枯燥乏味,教育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极其容易出现一定的抵触心理,这对于老师有效开展之后的教育有着不小的影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养成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有效应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在重点关注教育有趣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全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能够凭借字典理解文章的意思,能够通过上下文联系与自己的日常积累推理掌握课文中相关词句的含义。了解词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学会表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能够刺激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教育中的缺点,有助于学生抵触心理的先出,从而实现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效果的目标。
1.2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整体要求
在现今的教育发展中,课程的改革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素质教育不断推广。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在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中正在不断暴露出教育的短板,比如应试教育严重干扰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实现自主学习,思维能力也会因此被限制,这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不符。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养成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凸显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行,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符。
1.3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模式,健全朗读教育的途径,在朗读教育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在刺激出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学生重视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去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效果,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2.1 有效借助读导结合
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之中,为了推动小学生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便需要开展一个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具体的朗读情况来开展一个针对性的引导,使得小学生掌握一个良好的、科学的、合理的朗读方式,以此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学习状况,将个性化特点融入到日常朗读之中,以强化对朗读内容的理解,把握朗读内容的主次层次,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得小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强化。比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中,为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教师可先询问学生当地的春节习俗你都有哪些了解,并让学生描绘一下自己过年时的心情。待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之后,再引领学生朗读课文,这时学生不仅不会抵触朗读,还会自发深情的投身于课文朗读之中,并将自身情感自然流露到课文中,真正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并真切感受到作者对北京对当地生活的热爱之情。
2.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基础之上,应首先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以此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开展积极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分析,以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更让学生能够在自由发挥空间之中感知到朗读的乐趣所在,形成积极向上的朗读学习习惯。当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在多样化朗读活动开发之中,去挖掘学生喜爱的主要方式,以此让学生自愿参与到朗读活动之中,以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比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儿垂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朗读。第二,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法实施朗读教学,让学生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配图,通过师生配合打造情境,让学生爱上朗读学习。
2.3 重视有效引导,优化朗读评价
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朗读评价之中,应合理化分析每一个学生朗读闪光点,根据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特所呈现的多元化表现形式,采取一个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所凸显的优质特点来进行一个客观性的评价,使得学生在得到教师肯定和表扬之中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主动朗读之中,增强小学生满足自信心,更好的让学生成为以朗读的积极参与者。比如,有的小学生朗读过快,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读得很快,证明你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也一定在课前认真地预习过。为了让大家跟上你的朗读,你可以稍慢一点,等等大家”。这样的评价以表扬的方式引出学生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积极接受个人不足。
综上论述,朗读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组成之一,养成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目的。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特点。不养成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无法完成教育目的的。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如今,小学语文老师应当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养成与培养。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培养,使得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提升学生语感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37.
[2]祁莉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