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探微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冉晴
[导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和阅读产生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效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冉晴
        重庆市奉节永安中学校  重庆奉节  404600
        摘 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和阅读产生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效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是以学生群体阅读质量的总体效果判定来反馈教学策略的适应性和高效性,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就需要围绕阅读主题和实现促进学生阅读目的的实现来展开,并以阅读活动的综合性和路径优化,来体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文本鉴赏水平的提高。在言语思维发展的起点上,我们对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指导最常见方式是文体相同或主题相似性文章的系列阅读和连续阅读,要求学生有最基本的文本阅读体验和价值判断,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对其意义理解阐发有一针见血的发现和总结。那么,在文本面前让学生如何阅读、如何读懂文本就成为我们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审美教育在散文学习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积极应对高考的考查,这就造成了高中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展开散文阅读的教学时往往带有较强的功利性,例如教师先要求学生观察和审阅文章题目或者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敢于向文章作者的精神情感和文章内涵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在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会跳入较深的局限性,学生的思维形式不仅受到了限制,在教师将其他文体形式与散文混为一体的教学进程中,使得学生无法体会散文的审美,仿佛散文的学习就在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前的散文阅读教学方式中审美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对散文的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二)当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学习答题内容流程化特征明显
        当前在高考制度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会完全向高考答题要求靠拢,这一特点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显现得更加突出,进入高三年级以后学生和教师会将高中语文课程学习的重点放置在能否在语文考试中获得标准的答案,因此学生在考试中能否获得较高的卷面分数变成了高三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内容。对于散文的阅读学习也不例外,这一时期学生和教师对于散文的学习将关注重点转移到散文文章的题目设置中。甚至很多教师会针对散文阅读给学生们总结一些固定化的回答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例如文章针对某一方面做出了细致的描写和表达,这样的描写方式极大程度上抒发了作者的某一类情感,同时也促进了文章精神的升华,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类似的回答方式已经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对散文阅读教学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化情况严重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模式化大体上分为两类,两种情况的存在都给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困境。第一种是具有固定环节的散文教学模式,具体包括文章特点总结、中心思想总结、针对文章题目做分析、做背景介绍然后划分段落完成归纳总结。长此以往在这样固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无法感受到散文的审美教育,学生便会觉得散文的学习毫无乐趣可言,最终产生抵触情绪。第二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之上采用讨论合作的教学方式。虽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加深对散文内容的理解,但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容易陷入固定模式,使得学生无法真正体会散文的美,因此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散文所具备的独特美感无法被学生体会。
         二、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
        1.贴近学生兴趣设置教学切入点
        每一篇散文都带有其显著的特点,这也是散文最能拨动人心弦的关键所在,在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自带的一些细节作为切入点,挖掘其中韵味,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沉浸其中。


        以记叙性散文为例,这类散文常以人物、生活场景、事件等作为切入点,这些细节都很容易唤醒学生的共鸣,如梁实秋先生的作品《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其中对老先生的刻画就非常出神入化。写国文老师难忘,但是他的外貌和性格却并不讨喜,而且这个有板有眼的老先生还给予我诸多教诲,在徐徐行文中使读者对他的真才实学由衷敬佩。在教学这篇文章时,老先生的外貌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既贴近学生兴趣,又有多处细节值得学生细品揣摩。
        2.以诵读为基础调动学生多感官体验
        散文的教学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与原文相比,教师的语言是解释性的,是附带的,是支离的,有的时候甚至会破坏散文的力量。散文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的诵读为中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意蕴,感受文字中流动的情感,使散文重新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有情感的朗读,这样才可以更好体味散文的意韵。
        比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下雨是一种熟悉的场景,但是却没有人有这样细腻的感觉,通过听、闻、嗅、舔,去感受那冷雨。这样一种多感官、多角度的描述,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就会抑扬顿挫,越读越有韵味。有感情的朗读一篇文章就会产生这样一种神奇的感觉,即使在夏天读来,也能让我们全身瑟瑟,仿佛身处冷雨之中,这就是文字审美的一种深刻穿透力。
         3.注重讨论法
        实现对散文的鉴赏和阅读主要通过高中学生自己来完成,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过多的干涉其中,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平时的现代散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自主获得对所学现代散文的更深刻认识与理解。像针对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进行鉴赏,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先阅读的方式让高中生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散文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其次,可以让学生们找出各自喜欢的段落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说出自己之所以喜欢的原因及其理由,这样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表达的过程中便对散文主题得到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的鉴赏水平。但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学生的自主讨论不能取代教师对文章的讲解,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对整篇文章进行整体解說及鉴赏,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4.触发真情实感,让散文学习大放异彩
        散文体裁是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展开作品创作的一种文学作品体裁,其中,感情色彩成为了学习和写作散文的重要所在。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必须要结合了作者无限的情感,使作者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到这个作品的描绘情景之中,感受其中的色彩,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所以,在高中课堂中针对学生的散文教学,如何才能够彰显审美教学的价值,如何将学生的情感发挥出来才是学好和写好散文的精华所在。对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以自身的亲身经历来进行散文书写,把自己所经历和感受的内容利用文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其次,加以专业性的修饰,好的作品,尤其要在散文教学中彰显审美气息,对于所创作作品要实施适当的修饰,利用好的修辞方法进行辞藻的优化和加工,让自己的情感变得更加通透易懂。
         总之,要想打破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就要加强从散文词句阅读和推敲入手,学生在自主阅读散文过程中自觉理解、体会、感受散文的情感,最终与散文情感产生共鸣并发现身边人与物的独特魅力,学会接受不同的思想与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张东霞.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难题与突破[J].文教资料,2019(24).
        [2]王涛.浅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
         
作者简介:姓名:冉晴   籍贯:重庆奉节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邮编:404600       单位:重庆市奉节永安中学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