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芝斓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潘宅中心幼儿园 322200
摘要:美术教学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占据了相对比较大的比重,对于幼儿艺术素养有着启蒙的重要教育意义,是提升幼儿艺术感知,培养幼儿艺术兴趣,激发幼儿艺术潜能的重要渠道。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如教学目标模糊、形式单一等内容,分析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有效性提升的具体策略,为幼儿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美术;有效性
引言:
在幼儿教育阶段,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往往是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的,如借助游戏的形式,或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主要目的,还是通过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来促使幼儿能够通过美术教育,更好的认识和感受世界,对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较为直观的帮助,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很多常见的误区,促使教育质量与有效性得不到提升。
一、误区分析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有三个较为常见的误区,分别是教学目标模糊、教学体系单一以及教学评价缺乏个性。
(一)教学目标模糊
教学的开展与实施离不开教学目标的设定,如果教学目标模糊,就会对于教学行为产生本质上的影响,促使教学行为失去具体方向,进而促使教学整体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无法实现真正的教育意义。而反馈到实质的教学活动中,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幼儿绘画能力和绘画程度的目标设置片面化,过度强调绘画的基础步骤、方法,而忽视了幼儿个性化的展示,导致教育教学中艺术性的缺失[1];其二是表现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启蒙的同时,对于技巧内容的学习有所忽视,导致幼儿难以系统地掌握和了解绘画技能,碎片化的教学促使幼儿的学习成为了一种负担而非乐趣,会逐步促使幼儿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形式单一
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关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都是“老三样”,一般的绘画教育、相关的手工制作和填色教学,这些教学形式是经过教学实践验证的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很多教师依赖于这种教学形式的“模板”,很少围绕教学形式展开创新。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对于单一的教学形式产生“审美疲劳”,学习兴趣逐步减弱,不利于长期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缺乏个性评价
幼儿是独立个体,每一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的性格特点,需要教师围绕不同个体展开个性化的教学行为,从而促使幼儿得到更具创造力和个性化的教育助力。然而基于实际教学现状来分析,教学资源和教师精力有限,很难在教育活动中,达到一对一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从其他方面入手,强化个性化的教学培养行为,其中,最典型也最容易实现的,就是教学评价。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评价中,往往采用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忽视了个性的强调,导致幼儿的个性与创造力在“标准化”的评价中逐步弱化。
二、有效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常见问题,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也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形式、强调个性教学评价。
(一)制定合理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首先要明确,幼儿教育是区别于中小学教学的,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以启蒙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与习惯,同时突出个性化的成长发展路径,促使幼儿健康全面的成长。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重视幼儿个体的发展。将过去教学中以美术教学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设定转化为以幼儿个性化发展为中心的目标设定,重点围绕幼儿感知、想象、创新、创造等方面,设置贴合幼儿实际的教学目标,满足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需求。
(二)创新教学内容形式
美术教学活动的重点,应当放到教学启发而非教学本身上来,即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的美术知识,从而更好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2]。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外,还可以结合当下符合学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创新教学,如通过剪纸和动漫人物的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强调个性教学评价
个性化的教学评价主要突出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方面,在面对不同幼儿时,教师要主要教学评价语言的区别性和具体性,如对于不同幼儿的美术作业,一方面在欣赏的同时,指出幼儿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选出优秀的作品,共同赏析,让幼儿发现他人的闪光点,让幼儿能够感知不同,从而更好地提升幼儿的欣赏水平,也为孩子们埋下欣赏美、发现美的种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发展而言,美术教学本身是尤为重要的,不仅仅是对于教学的完整化补充,更重要的满足幼儿的全面发展,促使幼儿能够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激发与提升,因此,无论是对于教育活动本身而言,还是对于占据相对主动权利的教师而言,都要始终站在幼儿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才能够更加贴合实际,满足诉求,满足幼儿教育长效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葛娇.大班幼儿体验式美术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19(34):59-60.
[2]叶敏,张金荣.社会建构视域下幼儿园整合主题美术教学活动模式的实施策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12):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