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灵敏
河北省三河市皇庄镇陈庄小学 065200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了显著作用,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青睐。而如何实施游戏化教育却需要不断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玩与学的关系平衡。以下将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理论进行剖析,从而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化措施,将其真正的应用到实践中去,并据此来不断完善理论知识,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理论;游戏实践
引言:
在幼儿游戏化教育中需要将教育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去,结合游戏形式、要素、理念等,让幼儿在玩中取智。其主旨在于快乐、自主、自由的享受游戏,接受知识。这就要求幼儿游戏化教育需要对教育形式、内容、结合措施等进行多方面考量,以实现知识与游戏的高效融合,以下将进行具体探讨。
一、幼儿教育游戏理论
对于幼儿而言,其每日除了基本的日常活动(睡觉、吃饭)耗费时间最多的就是游戏,他们主要通过游戏感知和认识世界,进而获得更多成长因子,促进自身发展。当前我国愈来愈重视幼儿教育,也更加重视幼儿在教育互动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其游戏理论主要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并在渐渐推进过程中进行完善,最终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游戏根据教师的干预程度和控制差异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自由游戏。即幼儿自主活动,主要特点就在于材料自选、计划自定、伙伴自组以及方式自定。本质就在于让引导幼儿实现发现性学习。一般户外的自由活动和室内的活动区活动都属于这种性质的游戏。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出一个适宜的环境,提供充分的游戏材料,并在观察的同时给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减少直接干预。
二是任务定向型的活动区游戏。即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小组游戏。其特点就在于教师要事先对其进行计划组织,在材料投放的时候就将相关问题和任务结合进去,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教师直接提出问题。但最终的解决方案是由幼儿决定的。其方案可以幼儿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是小组的想法。教师在这之中只需扮演好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整体性质是指导幼儿实现发现性学习。
三是全班集体游戏。即教师通过相应的游戏规则编制游戏,以此组织全班一起参与进来。其性质是指导幼儿实现接受性学习。
在实际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将其控制程度作为坐标,把幼儿的活动作为连续体,确保每项活动都能够在连续体上找到位置。
其中控制程度较弱的主要是幼儿的自由游戏;控制程度较重的是教师有明确计划和组织的集体性活动。
二、游戏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一)直接将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游戏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幼儿本身身心发展并不成熟,思想上还处在一个认识世界的初步阶段,传统直接性的教育通常都无法发挥其实质作用,导致幼儿不能充分理解其内容。对此这就可以通过适当的游戏活动帮助其接受良好的教育。比如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幼儿的真实兴趣,多收集一些游戏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游戏活动,积极探索出适合的活动,进而促使在参与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其中并能够主动接受其中体现出的思想情感,由此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二)进一步丰富游戏活动形式
游戏形式是幼儿参与游戏中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倘若游戏形式单一,那么势必会打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对此教师自身必须重视起游戏形式的丰富性,比如可以直接将游戏和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开展短距离接力比赛,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在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起到锻炼体能的作用;或者当前电子产品普及率高,幼儿普遍对其有很大兴趣,教师也可以将其应用在游戏活动中,比如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子产品上的某些游戏,进而对其进行模仿,以此达到丰富游戏活动形式的目的。
(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想情感
目前社会中,幼儿在家里备受宠爱的现象十分明显,很多家长对其长期娇生惯养,渐渐使幼儿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不愿意分享,非常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更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但幼儿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比如可以通过“老鹰抓小鸡”这一传统游戏让幼儿明白彼此之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或者通过“过家家”的游戏,让幼儿明确彼此交流互动的重要性,进而学会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最终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和其他小朋友之间形成良好的友情并学会分享,能够充分认识到分享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结束语
游戏对于幼儿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正确的游戏理论是游戏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更能够促进更加有效的游戏实践,进而给其教育带来积极影响,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幼师,就应当以此为核心,正确认识游戏理论的基本内容,将其优势充分应用在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不断拓宽幼儿视野,提升学习主动性,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艳.浅谈学前教育领域中游戏的理论与实践[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19):P.1-1.
[2]章莹莹.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