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远
青海省同仁县民族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环境的影响以及当地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导致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汉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的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1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
1.1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环境制约
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语言问题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很大的障碍。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更加纷繁复杂,以湘西地区为例,除了苗语,土家语,还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人说十里不同天,两里不同音,可谓一寨一音,有多少寨就有多少音,随着交通的发达,各地区之间频繁的交流沟通,各种特色方言也混杂一起组成特有的普通方言,也是人民普遍使用的语言。在语文课堂上,就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和学生使用方言沟通交流,这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语文课堂的乐趣,但长久的双语交替使用教学不利于营造学术性课堂氛围,更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1.2学生语文基础差
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普遍较差,特别是在阅读与写作两大学习板块存在较大困难,同时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还有待改进和提升,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的应对策略
2.1转变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并主动去查漏补缺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语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方式特别被动,当地少数民族高中生很少会主动去学习语文,自觉性较差,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通常是语文老师让做什么才做什么,有的少数民族高中生只有在语文老师的严厉催促下才能勉强完成语文作业,俗话说最好的监督者永远是自己,当地高中语文学困生只有转变目前这种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自觉主动去学习语文,才有希望得以补救和转化。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许多语文学困生小学语文基础并没打牢,遗漏的知识点较多,有的少数民族高中生甚至连汉语拼音都还存在较大问题,随着高中语文知识点的增多和难度的上升,这部分高中语文学困生在上课过程中更是感觉听不懂,日常语文学习中更是备感吃力,加上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可能顾及所有学生的层次和水平,每学期和每堂课都有语文教学任务需要完成,语文老师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帮助这部分语文学困生复习以前的知识点,因此更需要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平日里自觉主动去补习以前落下的语文知识点,给自己制定目标和计划,遇到不懂的积极主动请教语文老师或其他同学等,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不能不懂装懂和浑水摸鱼。
2.2课余时间多采用汉语代替方言进行交流对话
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育的发展还受到当地特殊语言环境的限制,少数民族当地高中学生除了课堂上讲汉语和说普通话外,课下与同学和家里人交流普遍都是采用方言,在日常生活里这部分少数民族高中生缺少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无论是在发音还是书写方面,方言和汉语都存在较大差异,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几乎很少说汉语,长时间说方言,因此已经习惯了他们本民族的语言,长期下来,对方言已经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一些少数民族高中语文学困生在用普通话交流时做不到清晰和流畅地表达,在写作中也很难做到逻辑清晰和语言流畅,还有一小部分高中少数民族学生竟然还存在不怎么听得懂汉语的状况,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也不认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学困生要想得以转化,笔者建议,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平日里可多采用汉语代替方言进行交流,多说多练,同时也可以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经常用汉语交流,主动去搭建一个汉语语言学习的环境,营造浓厚的汉语学习氛围,一定程度上这样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升自身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整体也可以促进当地少数民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2.3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差的现状.讲究课文研读的技巧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很多时候不会真正的阅读,面对一篇课文,他们没有目标,也不知该如何获取信息。在实践教学中,笔者要不断引导学生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精读课文,并且每一遍阅读解决一个问题,逐渐培养他们学会阅读,提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课文,要做到灵活处理,需要根据课文结构、内容等不同特点,把握文章主题,做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优化。下面,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课文研读技巧。
第一遍读:内容概括的写读
不管什么文体的课文,在学生第一次读时,就该明确阅读任务,初步掌握文章大概内容。如小说文体,学生预习时就应自行梳理故事情节,并初步把握人物形象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生初读之后,自可完成情节——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人物——隐忍善良的林冲、环境——风雪夜的极力渲染等内容的概述。
第二遍读:章法欣赏的析读
章法赏析,重在形式之美,讲究顺序、思路、脉络、形式美观、手法生动等,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起、承、转、和的层次之美值得欣赏。这种析读方式,让我们时刻关注文章行文与结构之美,具备洞察文章章法的高强本领。
3结束语
汉语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学生个人的发展,还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言教学水平相当落后,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挑战。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水平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着力于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阿童古丽·托克逊.如何改善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水平[J].都市家教,2011(3)
[2].焦婷婷.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J].甘肃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