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张凤菊
[导读] 现阶段,社会对人才需求方面提出的要求
        张凤菊
        黑龙江省肇东市五站中心小学校  黑龙江省肇东市 151122
        
        摘要:现阶段,社会对人才需求方面提出的要求,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全方面发展,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力构建方面连接学生的基础识字和写作表达两个环节,同样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载体。所以,我就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入手,谈谈如何在教学基础阶段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未来学生全面文学素养的构建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引言
        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门课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课改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全面地培养小学生阅读、写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全方位的发展。阅读是学生进行写作和交流的基础,所以老师要积极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做好准备。
        1阅读的意义
        几乎各类教学科目都离不开阅读。学生要通过阅读,理解内容的含义,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首先可以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许多汉字都是他们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或者是通过请教他人,在平时的阅读中主动识字积累的。不仅如此,阅读还能加深学生对已经认识汉字的印象,达到加强巩固的目的。其次,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对象的理解,能够促进其对一些常用词语的正确理解及运用。汉语言是世界上含义最丰富的语言。一词多义,同义多词,褒义贬义,修辞手法等语言现象,看起来虽无甚差别,但表意却大相径庭。只有通过不断阅读,方能品味其真正用意和深层含义,而不至于不辨东西,胡乱解释。另外,教师通过阅读,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小学生获得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其审美情趣,促使小学生美好道德情操的形成。
        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1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来说,课本里的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选择一些合适的课外读物(或者老师帮助学生选择)来进行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写一些随笔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课外的读物对学生的吸引力往往比课本的内容更大,而且阅读课外书籍还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和丰富学生的情感。阅读课外书籍是语文教学在课堂时间之外的延伸和拓展,它可以让学生的语文文化积累更加充实,也可以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让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可以更快地针对问题进行学习,也可以更快地作出解答。比如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我国著名的民间故事,就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辉煌。里边的每一个小故事也都会让学生有很多收获,阅读《精卫填海》就会被精卫鸟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阅读《大禹治水》就会明白为何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会明白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学习起到的作用,从而明白我国的发展是离不开有这些精神的广大人民的。


        2.2积极构建问题情境,拓展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阅读文本中包含许多知识,但是由于小学生接受阅读知识的能力有限,而且他们所储备的知识也难以理解许多问题,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可以更好地接受阅读知识,学生也可以在构建情境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掌握阅读能力,而且在问题情境中也可以提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可以积极构建问题情境,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可以逐渐提升学生掌握阅读知识以及分析阅读问题的能力。
        2.3让多媒体技术为古诗词教学服务,创新方法
        古典的诗词文化是我们优秀的精神食粮,也是每位小学生都应当掌握的知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深厚文化积淀的象征,其优美的古诗词中不仅包括了语言的节奏美、韵律美,更富含丰富的意境。经常朗读古诗词的人,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文学的魅力和馨香,另外,古人的一些智慧和优秀品质,也会对读者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李绅的《悯农·锄禾》就可以让学生懂得劳动成果的不易,继而形成勤俭节约的意识和习惯,又如,孟郊的《游子吟》就可以让学生形成感恩意识,未来随着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不断更新,他们还将对“儿行千里母担忧”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2.4.激励机制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比成年人,没有那么持久,往往需要一定的激励策略。教师要不时给小学生一点甜头,使他们能够保持较旺盛的阅读兴趣,像阅读比赛,比比阅读的数量,比比记录的笔记,比比谁讲述更流利等等,然后对较好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是一朵小红花,一面小国旗,也可以是一本童话,一本画册,总之要让小学生能够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收获。这样,他们在心理上便会产生愉悦感、成就感,其后期的课外阅读就会更好地进行下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他们语文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对于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有使命感与责任感,早计划,早行动,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俗来说,人如果对一个物体或者一件事充满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在不断实践和观察中发现其中的魅力。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一种不健全阶段,学生必须要通过教师正确引领,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主动阅读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给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要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慢慢带领学生深入故事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剪辑,来营造阅读课堂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配音方式使学生深化不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并且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讨论会,鼓励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会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讨论后,让学生写出观后感,比如,可以将自己和小女孩作对比,说出不同之处以及不同点,并用简要精确的语句将小女孩所处的环境和家境描绘出来,从而正确引发学生从某一个话题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结语
        在新课程指导下,教学过程需要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构建高效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不仅需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良好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课堂,而且通过阅读和写作结合的方式还能促使学生有效输出语言表达,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邬玲霞.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活动[J].魅力中国,2019(49):176-177.
        [2]张秀娣.试论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外交流,2019,26(34):137.
        [3]潘祥献.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智慧,2019(19):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