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柳海
[导读] 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是他们必修的基础学科,
        柳海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十灶初级中学   224400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是他们必修的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以支撑他们消化吸收全部数学知识,再加上部分教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死板,很大一部分中学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枯燥无聊,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倘若学生的这一认知依旧根深蒂固,那么课堂效率就会始终滞留在瓶颈。所以,初中数学教师理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竭尽所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策略
引言
        数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知识的基础,学好数学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今,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每个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尽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做无用功,尽量做到有效教学。
一、初中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师教学手段滞后
        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如今仍然有不少的初中数学教师更加习惯于采用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鸭和灌输。在这一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而也就无法有效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是一种极大的制约。同时,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之下,课堂氛围将变得非常沉闷,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
        (二)师生缺乏有效沟通
        虽然现代教育体系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若想实现高效率的思维引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保有绝对的权威性,这显然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背道而驰。因此,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师生关系可能会走向两种极端:一种是学生对于教师过分依赖,不习惯于自主思考问题。一种是学生对教师过分畏惧,师生之间压抑的关系致使学生不能及时提出心中的疑惑,导致学生丧失补全知识漏洞的良好机会,终究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才是教师授课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当中扮演的是引导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引导来让学生们提高综合素养和数学学习的能力,为长远的数学学习提供基础。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可以从教学和评价两部分来进行,教学上的引导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给学生确定大方向,在教会学生原理和应用方法之后,引导学生锻炼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课堂当中,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来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和熟练度。教师在评价的引导体现在教师评价上,教师的评价需要客观纠正和主观鼓励同时进行,教师的评价不能一味地只鼓励学生学习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误区,或者是一味地批判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出学生的学习错误,这两种方式都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有错误的思维倾向,教师需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指出学生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引导,给出改正措施和改正方向,同时还要及时地点出学生的优势,让学生们受到鼓舞,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们掌握学习方法,发现学习当中的规律。

如在讲授内角和的知识时,教师通过讲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度,让学生们猜测六边形、七边形甚至其他多边形内角和的度数,通过猜测和大量数据的计算,让学生们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是(n-2)×180,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进程
        在网络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其中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情景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简单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平移”一节时,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的阶段,空间想象能力较为缺乏,无法通过自己的想象与理解,很好地进行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物体的移动轨迹直观地进行展示,从而使学生充分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取长补短、相互沟通、讨论交流,一同去攻克数学学习中难点,调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一是,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组织初中学生开展数学合作学习,科学合理的分组是第一步。应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成绩水平、个性特点,统筹兼顾的进行分组。通过合理的分组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在数学学习上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实现小组内部的优势互补。二是,组织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在进行了合理分组之后,接下来就要安排学习任务,利用任务引导各个小组进行比拼竞赛。初中阶段的学生性格争强好胜,尤其是在数学这门理科课程学习上表现更是明显。数学老师在组织开展小组竞赛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用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竞争意识。在合作竞赛教学模式下,为了完成共同的小组学习目标,学生们会积极合作、密切配合,主动挖掘自身学习潜能,全力以赴的去帮助小组取得更好的成绩。
        比如,在初中数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设置一个小组合作解题的任务。提前准备若干道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让全班学生以提前分配好的小组为单位进行解题比赛。在解题比赛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分工配合,让每名小组成员都分配到相应的任务,有分析题目的、有进行计算的、有进行验算的。当所有小组都完成解题之后,再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里正确解决全部应用题,即为优胜小组,并结合解题正确率和解题所用时间进行小组的排名。在这种合作竞赛的模式下,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需要数学教师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地探索。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紧紧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方面做出改进,着重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娜·祖哈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31.
[2]祁胜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39.
[3]曾海燕.浅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95-296.
[4]赵文涛.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1081-1085.
[5]李尚平,钟共明,郭肖红,梁宇云,邱玉芬.关于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1544-15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