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李霞春
[导读] 数学作为小学中重点基础课程之一,
        李霞春
        青海省门源县青石嘴镇寄宿制小学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中重点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其较强的逻辑性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发展。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又枯燥无味,使得小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此,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中引进了兴趣教学法,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在这里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教学法   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知识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对小学生今后其他科目的学习和成长都有所帮助。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比较好动,注意力不怎么集中,而且数学知识又抽象枯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兴趣教学法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教授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直白的明白数学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中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功能和面额,然后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亲自去体验使用人民币购买物品。这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采用故事情境,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复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这些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更为具体形象的事物,以便小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喜欢有趣的故事,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利用这一特点,把数学知识与有趣的故事相结合,那么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题时,教师引入故事:唐老鸭过生日,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个大大蛋糕,看起来非常好吃。唐老鸭是一个喜欢分享的小朋友,他邀请了好朋友米奇、米妮、戴丝一起来他的家里吃这个蛋糕。在分蛋糕的时候,唐老鸭妈妈提出问题:“唐老鸭,这里有4个小朋友,你应该这么分蛋糕呀?”“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呢?”“怎样才能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呢?”等等问题。然后教师同样问学生,你们知道怎样来分这个蛋糕吗?通过这个故事的引入,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未知事物探索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是课堂中常见的一个环节,适当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讨。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注意选择适当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过于简单的问题容易使学生自满,不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而过于复杂的问题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更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其次,提问需要把握适当的时机,在学生具有一定好奇心下,适时的抛出问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面积》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我们教室里有哪些图形呢?”学生回答:“黑板是长方形,桌面是长方形”等等。教师继续提问:“书本和桌面都是长方形的,他们那个大?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们有什么话要说?”通过问题的引入,教师把将要学习的主题慢慢导入。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然后教师再次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提出问题“谁能和老师一样摸一摸,说一说?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桌面的面积?”“那么我们手掌的面积指的是?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问题表面的面积并比比谁大谁小吗?”这些问题的提出,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目光,促进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来。

四、开展游戏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比较喜欢玩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开展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展游戏教学法能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到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规律,让枯燥的数学变得充满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是在教学时,教师也不能无限的开展游戏活动。并且根据研究显示,游戏教学在低年级教学中更加有效,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度不高,通常只能维持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结合有效来开展数学知识的传授,能够有效的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把注意力长时间的放在学习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在学习《表内乘法(一)》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小木棍,在教学时,让学生来用木棍玩摆图形的游戏。“同学们用老师给你们的小木棍来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如房子、树、三角形等等,想摆什么就摆什么。”同学们兴致高昂的摆放喜欢的图形。摆放好以后,教师提出“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木棍?并把算数写在纸上。”学生们互相讨论交流,得出自己的答案。教师抽查几个同学的答案,并把这些答案等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进行观察,找出他们共同的特点。如2+2+2+2+2=10,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学生回答“5个2”,教师:“5个2相加是多少?”,学生答:“10”。教师:“同学们都知道运用加法把5个2相加起来等于10,但是这个办法过于繁琐,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计算,那就是乘法。”“我们可以在5和2之间写上“×”,“×”就叫做乘号。”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然后后把乘法算式完整的写给学生,让学生从左导游的顺序来读乘法算式,5×2=10读作“五乘以二等于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到乘法的意思,并能知道怎样计算,从而从中感到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结束语: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只有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提高数学学习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长征. 兴趣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33):20-20.
[2]于春玲. 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 软件:电子版, 2016(6):36-36.
[3]唐素军. 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 未来英才, 2016(16):332-3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