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晁志金
[导读]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晁志金
        青海省大通县第二完全中学  

        摘要: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成为最新的辅助教学工具,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要求下,高中数学的课程教学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性,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注重信息技术对抽象理论知识的形象化、直观化转变,设置多种课堂活动环节,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数学学习,拓展数学逻辑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1提供丰富的教学的资源
1.1拓展情境资源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很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要求较高,一些较难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常常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来学习。而从变异学习理论的观点看,有所差异但又反映同一本质原理的情境或实例越多,学生就越容易掌握知识并增进应用能力,因而在知识讲授环节,高中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地借助互联网络创设较多的具体情境。举个简单而较为典型的例子,在学习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多展示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函数的实例来创设情境并加以详细剖析,如比较典型的火箭飞升问题、电缆铺设问题、足球射门问题、食品包装问题等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进行完成向理性认知的跃迁,亦有利于学生体会三角函数的实用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1.2拓展习题资源
        利用互联网络拓展习题资源大概是很多教师最为常用的应用了。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大量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练习和试题测验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对历年高考题的搜集和整理,互联网络可以提供很大便利。例如,函数导数题经常作为高考压轴题出现,近些年导函数零点问题是该类题型频繁涉及的问题,但很多时候导数值的求解比较烦难甚至无法求解。针对此种情况出现了一种现在已为大家所熟悉的“虚设零点”的策略,即谋求一种整体的转换和过渡,进而结合其他条件最终使问题解决。
2灵活的内容展示和演示功能
        内容展示和演示是信息技术教学工具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同时也是在教学中最基本的应用。这里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展示”和“演示”所代表的涵义是有本质区别的,两者都是以显示屏幕为基本载体的,展示主要指“静态”,如展示例题、习题或是学生的作业,最常见的是ppt课件的形式,无论是传统的多媒体投影屏幕,还是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触控一体机。

演示则主要为“动态”,如演示某种动态情境或某种动态过程,通常是以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如果是一些抽象的数学过程或情境,需要借助专门的教学软件,最具典型性的就是几何画板。静态展示的作用不需多说,动态演示则通常是为了突破知识难点,尤其是为了降低知识抽象性所导致的学习难度。
3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
        交互功能是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十分重视的一项功能,通过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所谓交互,是指在专门软件的支持下投影屏幕与电脑PC页面的交互,这种交互功能实现了教师直接在屏幕上进行批注、绘画等多项操作,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人机交互,某种程度上使电子屏幕具备了手写黑板的互动性和灵活性,从而为教学带来很大便利。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除了课上讲解之外,课下批改作业亦明显体现了这种优势。例如,学生是因为运算上或审题时马虎大意而犯错,并不是不会做或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缺陷,这时只需标记对错即可,让学生自己发现原因并纠正;如果通过作业发现学生理解或认识上有所偏差,则应适当地进行文字批注加以矫正,如有必要则插入语言批注、图片批注乃至视频批注。再比如,一题多解是高中数学中很常见的情况,当作业题目有多种解法且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和探索价值时,可以文字批注的方式加以提示,如果题目难度较大可适当以图片批注或视频批注展示某一种解法,或视情况加以讲解点拨。总之,基于人机交互的互联网作业批改方式为教师灵活高效的批改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便利条件。
4开展模拟实验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高中数学逐渐从“听”转变为“做”,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例如,在讲解“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会随机叫学生到讲台上借助几何画板对直线进行移动,从而变换直线在空间中的位置。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肉眼可见直线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直观感受到直线与直线在空间中不同的位置关系,进而自主总结规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模仿学习转变为主动、灵活的探究学习,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等信息技术软件精准地绘出指数、对数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认真感受指数、对数函数的性质与特点,从而深入理解函数相关的知识点。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应当灵活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开展教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变为形象的动态图画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体会数学的魅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庞军.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与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1):109-110.
[2]朱晓梦.论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中国职工教育,2014(16):174.
[3]阮红莲.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J].无线互联科技,2012(06):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