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一、【课标内容】
1、本节课的教学是9加几的计算方法,应使学生明确“凑十法”是一种计算方法,同时也比较简便,允许学生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2、“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不要求学生必须死记,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
3、本节课是9加几的第一节课,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口算得又对又快。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9加的进位加が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的口算,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概念。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教材在9加几的编排中,无论是例题练习设计都体现了学生所经历的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的基本思维过程。在9加几呈现的实物图,在“做一做”中提出的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实物操作的良好素材,以操作的形式帮助学生思考,这实际上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表象操作的过程这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过渡的桥梁。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抽象的符号操作,直接说出计算的结果。
在算法多样的基础上突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止一种,如在“9加几”的部分呈现,“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在教材算法多样的基础上突出了“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突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已有一定的看图分析信息的能力,根据一幅具体的情境图,能够较为全面地搜集信息,能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应该把培养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计算能力要从一年级开始做起,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止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如:点数和接着数等。学生在学习10以内的计算时已经掌握,因此,不用花很多时间专门进行教学,而“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会用。掌握好“凑十法”作为重点进行教学,另外,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五【设计理念】
《9加几》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学生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首次探索,湊十法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思维模式,首次进入学生的视野,可以说给学生的视觉和思维带来了双重冲击。
凑十法本身蕴含着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即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进行计算,从而达到简便的目的。这一数学思维模式的思维含量明显增加,技术含金量比10以内的加减法更加复杂和繁琐,可以说9加几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索是学生抽象性数学思维的一次质的飞跃。
六【教学准备】
教具: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师:喜欢小动物吗?看看哪个小动物今天来到我们教室了?
(出示小猴子的图片)看看小猴子先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
出示一组口算题,学生进行口答。
10+1 10+3 10+5 10+7 10+8 10+6 10+4 10+2
提问: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这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师:看小朋友都能算正确,小猴子想出一些难一点的题目考考大家,出示下面一组连加题:
9+1+2 9+1+4
9+1+7 9+1+6
师:这一组题中没有10,小朋友为什么算得也那么快?
通过学生回答,老师适当小结:原来,在计算时,虽然有时候没有10,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找到10,这样计算起来就更快了。我们知道10加几很容易算,所以我们在计算9加几时,就用“凑十法”。(板书显示)
1.有一天,猴妈妈把自己摘的苹果放在桌上,让小猴算算一共有多少个。可是,小猴算了好长时间,都算不出结果。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引导观察、思考:苹果是怎么放的?
指名回答:盒子里有9个,桌子上有4个。
根据图意,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2.自主探索算法。
1)学生独立列式,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2)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3)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启发: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都值得表扬!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苹果,再加留在外面的3个,于是得到13。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把这个操作过程再演示一下?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教师逐步完成板书:
提问:为什么先要把4分成1和3?计算9加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指导完成“试一试”。
(师: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两种颜色的鲜花)
提问:左边黄花有几朵?右边红花有几朵?怎样求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png)
列式:9+7
师:9+7怎么计算呢?你能不能移动一下花朵,算出9+7。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看到大家学得那么认真,小猴子也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了。瞧!(出示图)
小猴算的是几加几?左边有几个正方体?右边呢?怎样求一共有几个正方体?看看小猴子是怎么算的?他为什么要搬一块过去?
师:是啊,小猴子都那么聪明,学会了用“凑十”的方法进行计算,你会吗?
1.出示书本“想想做做”的第3题,做完后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幻灯片)
9+1= 9+4= 9+7=
9+2= 9+5= 9+8=
9+3= 9+6= 9+9=
做完后,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第4题。
做游戏:下面我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做个游戏,帮蚂蚁推方块。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这节课同学们已经很累了,我们放松一下,下面做一个“凑十法”的拍手游戏。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结束了这节课。
八、【评价设计】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每一次的提问都是为下一步做好了铺垫,避免无效问题。并且每次学生的发言和展示都及时进行了嘉奖和补充整理,从而帮助学生一步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发展性评价。以往的评价都是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进行教学评价,发展性评价立足于对于学生整体发展而言进行评价,而并不是局限于一个、具体的方面,从学生整体的发展来进行全面、发展性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有益的,发展性评价更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九、【案例评析】
本案例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
1.生动的教具展示
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更像是在对生命的一次重新认识。直观性的教学道具、ppt的应用,给了学生很好的参考素材,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2.教学建议
(1)学具要由教师准备,完整、安全。
(2)对课标、教材要实现进行精细研读,明确教学的目标,构思合适的教学方式。适应本学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3)视频、图示要精心挑选,知识点要符合科学事实。
(4)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索→引导学生探究新的解决方法→对应用题问题进行总结
3.案例思路
故事引入—引起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讨论、探索、计算研究为主、教师为辅,主要在总结,归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