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洁真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三小学 325608
摘要: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体地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进,越来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自学,鉴于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征,教师科学有效的启发引导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是本文探究的主题,探究分析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中做到科学有效的启发引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策略分析
引言:
有效引导的本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改变以往知识点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带动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规范学生学习和思维发散的方向,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开展更有效率的学习。
一、对于“有效引导”的几点看法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一直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提倡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获取知识,往往理解才能更加深刻,记忆更加清晰,但又因为学生年龄特征,自主学习往往没有效率。因此,教师采用有效引导,带动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规范学生思维发散的方向,对教学极有帮助,是新型的教学模式。
2.引导的方式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就是“问题导学”。而除了问题导学外,主题探讨、辩题思辨、引导学生做活动等等,都属于教师有效引导。
3.有效引导要做好备课:做好备课,教学就已经成功了大半,教师在备课阶段准备思辨的主题、提出的问题、教学活动又或是教具学具等,准备越全面,课堂教学越胸有成竹,能更好地应对课堂生成性状况。
4.要尊重学生差异:有效引导的原则是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改变以往“满堂问”的教学形式,让满堂问和个性问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思考,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二、有效引导开展的策略分析
(一)课程导入中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课程导入能很快吸引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良好的课程导入是在教学中一直强调的,而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进行有效引导,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旨在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两个物体,并建立相关联系。笔者先给学生讲解了“曹聪称象”的小故事,随后给学生展示了圆锥体和圆柱体,提问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探究他们两个的体积呢?聪明的学生立马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了启发,提出可以用等量的物体来作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别,自然而然地就引入了圆柱与圆锥知识点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兴趣异常高涨,给学生分发了探究的材料之后,让他们自己记录数据并归纳总结,学生完成得非常好。
再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用一个生活中去购物的例子来分析,比如说快要过节了,学校要给学生买一些礼物,每个人预算在十块到二十块之间,而人数是一定的,那么具体要花费多少钱呢?基于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自然地引入了教学。
(二)在教学中有效引导,让学生深入探究
在前期备课准备充分的前提下,教学中的有效引导,就只需要按部就班将问题、主题或者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即可,过程不再细究,而要格外注意其中的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尝试让学生自主归纳知识点、凝结主题、多维思辨等,教师鼓励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1]。
2.游戏化教学:寓教于乐,利用游戏化的方式展开学习,也是对学生一种很好的引导,例如“听数抱团”小游戏,教师喊出简单的加减乘除法算式,让学生自主计算得出数字,之后根据数字抱团,学生的思维必定更加开放,学习氛围也会更加活跃。
3.分层提问:有效引导很多情况下都是“提问引导”的形式,那么为了让提问更加有效,最好能够开展分层提问,满堂问和个性化提问并行。对学习较好的学生提出较难的问题,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提出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
4.合作探究:《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很可能产生畏难情绪,产生反感情绪,对数学学习不利。开展合作探究,难度相对较小,而且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交流中加强思维碰撞,擦出更多思维火花。
5.错误资源有效引导:错误资源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对于错误资源,教师也要合理引导,仍旧采用侧面启发式引导,帮助学生再次加深认知和理解[2]。
(三)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引导,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引导,例如在“三角形”教学中,例如在“统计和概率的简单应用”教学中,给学生分发模型工具让学生自己测量,或者教给学生绘制统计图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制作,做好有效引导,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教学的有效引导,引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从而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同时,保障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余娅飞.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49.
[2]陈泽虎.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科技展望,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