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孙文青
[导读] 传统认知中,生命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孙文青
        山东莘县翰林学校  山东聊城  252400
        摘要:传统认知中,生命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这种观念逐渐被摒弃。生命教育是可以在数学等自然学科中渗透的,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学习能力,还要体现新型教育的理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元素,既体现思想性,又体现科学性,使数学知识的教授与生命安全方面的教育有机统一,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前言:生命教育应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学作为培养意识、树立观念的关键时期,生命安全教育在这一时期是必不可少的。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主科,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从生命教育观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生命安全教育,课堂上的内容应该尊重人的生命的生长性、自由性、探究性、完整性。在教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使懂得生命的可贵,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问题,掌握一些基本的求生急救方法。课堂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的场所,也是人格健全和发展的源泉。小数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时代要求和教育的进步,让生命教育无处不在。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与背景
        生命教育起源于美国,为了唤起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其思想,随着人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在全球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潮流。对于生命教育的论述和其内涵的解读,国内外不同领域的人士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结论,但是对于生命教育的目的和根本之道是相通的,那就是生命教育是为了让人尊重生命,完善人,发展人,提高人的存活质量。所以就这一点达成了共识: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不仅是关注生命敬畏生命,更包括对人的存活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实现方面的提升。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生命观,不仅是让学生对生老病死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知,也是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教师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生命意识观念的重任,应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养成好的习惯。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不仅仅是要教他们学习教材知识,更应该培养他们心理、人格、人性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应该把生命教育课程融入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现在要求实行素质教育,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师必须重视,时刻将其作为教学的内容。


二、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1.利用教材特点,渗透生命教育
        课改之后的教材为了凸显人文情怀,图文并茂,并且内含很多生命教育的资源。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充分利用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通过生态坏境方面的插图,教育学生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尊重出人类外的其他生命。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加法》一课中,课本中首先给出了四种类群的动物代表,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意识到他们的生命同样宝贵,从而有保护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
2.利用数学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仅仅在课堂上融入生命教育是不够的,作为小学教师,应该鼓励他们通过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等形式提升自己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鼓励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知识并得到生命教育方面的启发。比如:小学生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可以带他们去野外,数天上飞过的鸟,数林中的树木。既让学生学习加减运算,有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和自然的奥妙。
3.创设生活情境,渗透生命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用生活情境作为题目背景,便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适时地将生命教育融入到生活情境中,便于学生从中感受生命之可贵,从而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以汽车追及问题作为情境引出问题:汽车A出发点在汽车B前20公里,汽车A行车速度为40公里/小时,汽车B行车速度为50公里/小时,两辆车行驶路径完全一致的情况下,需要多长时间汽车B能追上汽车A?在教学生这道题的时候,适时地融入生命教育,告诉学生在马路上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超速,不能盲目超车等常识,通过解题让学生对这些安全问题进一步重视。
4.利用突发情况,渗透生命教育
        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这时可以借助突发情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小学阶段,学生思想、行为都不成熟,身体抵抗力差,自我防护意识弱,需要教师和家长时时关心指导。夏季高温、冬季严寒都是学生抵抗力弱、易生病的时候,在课堂上会出现发烧、呕吐、晕倒等突发状况。当遇到这些突发情况的时候,首先要确保学生的身体安全情况,及时送学生就医问诊,同时通过联系家长对情况进一步了解。当突发情况被妥善解决后,结合这次的情况,给学生普及生活常识和生命教育。这样虽然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打乱教学安排,但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道路的引路者,也是他们人生道路的护航员。
结束语:随着教育的发展,如今不仅是要求学生提升成绩,更需要让学生全面发展,生命教育必不可少。新课程改革对生命安全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需要共同探讨和研。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教学来进行生命教育,可以通过融合教材知识,结合课程开展相关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同时也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突发状况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生命安全常识。让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感受生命的美好,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刘和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教育学》2019年6月总第181期
【2】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26
【3】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