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培洋
蚌埠市新区禹庙中学 233400
摘要:在初中整体教育水平稳定提升,各类教育资源储备愈发丰富的趋势下,初中化学教学逐渐向多元化与现代化发展,学科素养培养工作成为其新的发展框架。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学科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培养途径,为相关教师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科素养;教学探究
引言: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初步接触系统化学知识概念,认识各类化学现象的课程,其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已经不局限于基础知识讲解及其应用的教学格局,而是以课程内容为核心,综合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同时,受时代发展影响,学生平均素质水平逐渐提升,学科素养培养工作在内容与形式上也发生一定变化。因此,学科素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培养途径,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处于初中学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学习偏好,因此其个人学习状态与其学习兴趣关联性较强,并且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因此,教师可通过创建学习情境,令学生在立体情境中接触化学知识内容,并通过选择学生比较兴趣的事物作为情境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其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在提升其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便于教师通过长期施加正面教学影响,提升其化学学习认知水平,为其学科素养发展奠定基础[1]。例如,针对金属材料性质及其应用等知识内容,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课件或微视频,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方式,并通过列举多种现象与相应引导式问题,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借助教师创建的学习情境,猜想或推断不同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一方面,教师可借此向学生展示金属材料在社会建设发展中的作用,促使其以化学思维角度审视周边生活环境变化,提升其化学思维全面性。另一方面,相较于直接向学生讲解相应知识内容,构建情境可以促使学生构建课程知识内容与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之间的联系,完善化学知识体系,并且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强化自身推理判断能力与比较分析能力,综合提升自身学科素养水平。
二、促进思维发展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内动力的基础上,教师应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在课堂中的比重,改变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信息的局面。例如,针对酸碱中和反应知识板块,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各个学习小组,并为其提供相应项目研究主题,将项目学习模式与小组合作模式相结合,令学生在项目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结合课程知识内容对研究主题进行预先猜想,进而自行制定项目研究方案,并通过逐步分析探讨,验证自身猜想是否正确。通过该教学方式,教师可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思维碰撞与交流的机会,促使其通过思考理解其他组内成员的发言内容,以不同角度思考相应课堂知识点,进而提升其化学思维缜密性与全面性,并拓宽其化学思维视野[2]。同时,教师也可在各小组完成项目学习后,设置小组项目学习成果展示环节,要求学生简单阐述本组项目学习思路、探究过程、最终结论。一方面,教师可借此帮助学生及时整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在加深其知识印象的同时,也能锻炼其知识归纳总结能力,提升其思维逻辑性。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各小组发言内容,综合分析其课程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部分学科素养表现,为其后续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强化课堂教学与学科素养培养工作成效,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三、完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作为教师向学生展示直观化学现象,帮助学生将相对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具体认知形象的教学环节,在学科素养培养工作中尤为关键,为强化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可将分层局教学法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以此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在实验教学中的收益。教师应综合分析学生化学素养水平,如实验观察能力、知识提炼转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实验教学培养层级。针对基础培养层级,教师应侧重令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化学知识概念以及各实验器具使用细节及其在整体实验中的作用。因此,除将层级集中划分到小组外,教师应调整其实验探究任务结构,增加基础实验观察与推理分析任务在其中的比重,在稳固其实验学习基础的同时,也便于其在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化学学习信心,综合强化其化学学科素养。而针对高阶培养层级,教师应侧重引导其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充分延伸自身化学思维,为此教师可通过增加综合性思考探究问题在其实验探究任务中的比重,使其在掌握实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思维层面思考实验探究问题,进而通过创新实验设计,或完善实验材料选取等环节,将实验内容真正转化为自身化学思考认知,强化其化学综合素养[3]。
四、改变课堂角色比重
在综合素养培养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带动其学科素养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微课视频改变师生课堂角色比重。教师可令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教师发布在信息平台上的微课视频,结合教师提供的预习任务清单进行自主预习,并在正式课堂教学中,按照课程知识递进顺序。以小组为单位向教师讲解相应课程知识点,由教师负责倾听与提问。通过该教学设计,教师可帮助学生在知识接收者到知识传达者的角色变化过程中,以主动思考探究者的姿态消化课程知识内容,在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令其在知识总结与阐述的过程中,建立正确化学探究精神,形成为微粒观、元素观、基本分类观等化学观念,强化自身化学学习素养。同时,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即以引导式问题取代简单的学习评价,在充分照顾学生心理的同时,也便于其及时意识到自身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进而通过后续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解决化学学习障碍,走出思维误区。除此之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在课堂讲解过程中,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与课程知识理解认知,进行自主命题并交由教师进行解答。一方面,教师可借此构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不断调动自身化学思维,整合课堂知识内容,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自主命题设计,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与课程考察侧重联系起来,进而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梳理课堂知识脉络,明确重点难点分布情况,为其未来化学复习工作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便于其以问题设计者的思维视角思考相应问题,在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转化过程中,强化自身化学学科素养[4]。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综合素养培养背景下,针对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通过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以及改变课堂角色比重,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化学学习发展环境,促使其通过多种学习成长渠道,不断提升自身化学学科素养水平,成为当下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达成化学学科素养培养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石丽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20(20):58-59.
[2]李晓霆.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20(17):64-65.
[3]张宁.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0):34-38.
[4]金士宝,徐美娟.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浅析[J].才智,2019(08):30.
作者简介:潘培洋(1983·08)男.汉族,籍贯:安徽 蚌埠,就职蚌埠市新区禹庙中学,研究方向: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