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措施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卢瑶
[导读] 启发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卢瑶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第四小学,074200
        摘要:启发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是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提升其教学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肢体协调性,还可以使学生的坚强意志与创造思维得到进一步加强与锻炼。本文从论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入手,进一步重点探讨如何将创造性思维融入体育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力与想象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

        创造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正处于整个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其一切思维和习惯都处于形成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既是学生自身成长与进步的需要,也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升综合国力的核心诉求。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又是开展一切教育及培养的前提,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抓住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在体育运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与培养,不仅可以寓教于乐,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大有裨益。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培养各项能力的黄金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各项思维、习惯尚未定型,可塑性极强,教师正确的引领和教育方式能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具有深远意义。
        (一)激发学生潜能,促进身心健康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小学生进行身体机能的有效锻炼,对其身体、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这一阶段的体育教育是激发学生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体育教师应积极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知道,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而且有很多游戏和娱乐环节,而且不同的体育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特长等,引导其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试着去改变以往既定的锻炼方式,增加体育运动的趣味性,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使他们在体育课上不仅获得了健康的体魄,还拓展了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利。
        (二)改善传统模式,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一般是以身体锻炼和课外活动为主,只能起到一定的锻炼身体机能的作用,并没有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创造性思维模式对小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和进步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体育课又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之一,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创造性思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在身体机能得到锻炼的同时,形成丰富的创新意识。这不仅对小学体育教学领域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惠及其他科目。因为某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积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应用创造性培育手段,培养儿童创新意识,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与实践,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非凡。
        (三)提升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近些年,国家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以及各个方面的创新,就是为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会因性别、年龄、饮食、生活习惯等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因此,同样的体育项目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会显现出不同的结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或者创造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进行有效锻炼。这会大大增加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热爱程度,进而加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今后的教育提升和自我能力锻造具有积极影响,为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措施
        (一)增加体育课堂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喜欢新鲜事物是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开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踊跃参与运动的热情,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大部分小学生都对玩游戏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增加游戏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逐渐提高学生的练习难度和密度,让学生学会在游戏中锻炼身体机能和思维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内容需要经常更换,一成不变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当然,我们采用游戏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因为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学生在欢乐之余,也能感受到竞赛的氛围和竞争压力,他们会开动脑筋想办法在游戏中获胜,这又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其应变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二)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首先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体育的魅力在于它排解压力、放松身心的功能,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可以不必面对作业、考试、成绩、排名等这些让他们压抑和烦恼的事情。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他们抛开杂念,放飞心灵,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关于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可以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孩子们的思维特征,提前设定好提问内容,然后再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想法,多提创意性意见。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学生的观点和设想,无论对错,教师都要耐心引导和启发,及时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适时、恰当地给予表扬。正是这种良性互动和情感交融的平等教学氛围,才给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的勇气和信心,才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萌发和诞生。?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体育课上锻炼孩子的想象力,也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措施,体育和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其既有理论讲授,又有动作实践。体育教师在课上传授某项运动的动作技巧时,首先要向学生们介绍动作的要领、注意事项等,接下来就是动作示范。示范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开端,老师详细地阐述每个动作的技术特征,让学生细心观察,在了解了基本的动作特点之后,孩子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悟,适当地发挥想象。比如,在学习“蛙跳”这个动作的时候,学生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青蛙,有着长长的四肢和惊人的弹跳力,再进一步想象前面正好有一只小昆虫飞过,自己快速地跳起来,把它吃掉,这样做起动作来,孩子们就不会感觉累,而且觉得非常有意思。总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但可以更好地掌握其中的运动原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束语
        创造性思维是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今天的小学生承载着我们的大国梦和强国梦。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国家和人民的迫切需求与殷切希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策略,能够让他们拥有积极乐观、主动求知的健康心理,在他们独立自主地去发现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将来成为有益于国家的创新型人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卞林娟.小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品位经典,2019(11).
[2]马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培养[J].河南教育,2017(04).
[3]聂博闻,何红梅.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J].中小学教育,2020(21).
[4]谭毅.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模式[J].基础教育课程,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