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睿
重庆市巫溪县城厢中学校 4058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当前的初中教育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美术作为艺术学科,需要教师把握前沿的教学题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意识,增强学生对于美术的感知力。从本质上讲,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运用生活元素的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美术课堂实施小组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推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小组教学
引言
初中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促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夯实学习基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专业能力。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的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引导。
1初中美术小组教学的概述
从字面意义看,美术学习小组即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和小组成员互动交流,也可以指导小组成员学习美术知识。这种互动式的学习小组既符合教育改革中的创新合作要求,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职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能够在此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实现优势互补。通常情况下,学习小组由4~6人组成,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成绩等因素,合理分工,进而打造出一支积极主动的学习与合作团队。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小组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利用学科前沿的教学题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对美术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应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和美术素养,发挥美术合作学习的优势。
2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小组分工不明确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一般会同时教授多个班级的学生,对每名学生的了解往往不充分,只是简单通过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这样分组的合作效率较低,每名成员的分工也不够明确。同时,一些分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教师未引导学生针对学习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难以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2.2美术教师的课堂参与度较低
在美术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往往存在美术教师的课堂参与较度低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监督和指导参与讨论的学生,就会导致讨论效果不理想,容易出现闲谈的局面。此外,部分教师在布置课堂讨论任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布置的任务过于复杂或者简单,学生的小组讨论完全没有入手点,从而造成两极分化的问题。
3初中美术课堂小组教学实践研究
3.1注重小组合作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意识
初中阶段的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缺乏一定的美术课堂训练。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将学生分组,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耐心地指导学生,有效发挥小组学习模式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营造轻松、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美术成绩。对于绘画能力稍差的学生,教师应以鼓励为主,通过欣赏其作品,指出其作品的优缺点,引导其补足短板,帮助其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小组成员投入课堂学习,感受到艺术的美感。音乐、视频、舞蹈等都是美术课堂中可以运用的教学元素。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美术相关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每日的学习活动,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3.2.加强小组教学的模式,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将生活元素和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活动方案的策划者,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师生共同欣赏和点评美术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在备课期间应调查学生的基本学情,再将学生按水平分成不同的小组。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小组学生的特点布置不同的作业,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要平等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鼓励学生发掘生活中的元素展开创作,以此培养学生的美术赏析能力。
3.3完善小组美术教学的内容,训练学生的美术构造能力
在小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美术构造能力,满足不同学习小组成员的需求。美术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这也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影响。为此,美术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合适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
3.4引入美术教学的实例,丰富小组教学的活动
初中阶段的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缺乏实际的训练。教师应在讲授教材知识的同时引入美术教学的实例,以此丰富小组教学活动。适合初中生学习的美术素材有很多。如,在讲解如何描绘植物和花朵时,教师可以先从网络上收集美术资源,通过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朵的不同颜色。郁金香、玫瑰、月季等都是有特点的花朵,能让学生发现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营造课堂氛围,为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进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不同的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往往有着不同的感受。在活动课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于美术作品构图、着色、画风、情感的感受。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学习资源,共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有效发挥教学指导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带来的色彩张力,进而使其更加热爱生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结合新时代的教学题材开展多样化的美术学习活动,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小组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意识,发挥美术课程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时东月.初中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分析.中国民族博览,2019(6).
[2]李莉.初中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分析.好家长,2019(25).
[3]郑阿明.浅谈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高考,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