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芸
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实验小学 200137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故事阅读一直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板块。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英语特级教师朱浦老师曾指出:“牛津教材中有近一半的语篇是由故事改编而成”。故事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故事中丰富多彩的插图、明朗集中的主题、曲折清晰的情节、以及质朴活泼的语言等元素都非常贴合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资深英语特级教师吴小英也多次强调在故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学生联想, 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局限于师云亦云, 孩子们可以有自己的发散性想法, 教师适时鼓励孩子们发扬他们鲜明独立的个性,启蒙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这也是提升孩子们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开始。
《小学英语课程实施指导手册》指出: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和源泉,尤其是故事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故事教学前,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用所学语言表达;在教授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图片,通过教师提问、师生互相提问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故事教学后,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续编开放式结尾,或表演故事。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经常会过多关注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实际上发散性思维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提升人综合素养的基础。学生经过一系列发散性思考,更加有助于他们较扎实的领悟知识的本质,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且善于思考,把思考这项技能顺其自然的代入到每次的故事阅读和学习中。那么如何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 我结合上课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实施:
一、智慧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启蒙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发散性思维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巧妙合理地设计问题,能激发学生联想,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知,去发现,从而找到答案,获取知识。问题设计应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共鸣、触发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案例1】以上海版牛津英语五年级上册5AM3U3 Read a story <A toothless tiger>为例:
.png)
图1
教师出示图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The fox has an idea. If you are the fox. What is your idea? 这时候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道就被打开了,在思考或讨论后学生会有不同的回答: S1(学生一): I will tell the tiger there is much yummy food in human’s houses. If he goes there, he will be killed by humans. S2(学生二): We can tell the tiger. There is another tiger lives near the river, he wants to challenge you. And if the tiger looks into the river, he’ll mistake his shadow for another tiger and jumps into the river and drowned in the river.【案例2】以上海版牛津英语五年级上册4AM3U3 Read a story <In Panda’s glasses shop>为例:
.png)
图2
教师出示图2,在情境中创设有效问题: Mrs Mole and Little Mole want to buy glasses. But they are too small. Mr Panda can’t hear them. How can they talk to each other? 学生们经过一番思考也许会回答: S1(学生一):They can use a ladder. Mrs Mole and Little Mole can climb onto the ladder. S2(学生二): They can use body language. S3(学生三): They can use a loudspeaker(扩音器). S4(学生四): Mr Panda can squat down, Mrs Mole and Little Mole can climb onto Mr Panda’s shoulder.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妙趣横生,教师引导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深刻的思考和拓展,应用有效的发散性思维,改变单一的思维模式;对于同一个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怎么办,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等,充分唤醒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
二、结合情境对话,设计故事内容,强化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英语课程中,每页教材都会安排一定的对话练习。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学生按教材内容读下去,这必然提不起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的情景对话,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或者想象重新演绎故事,这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将会积极组成小组团队,发挥他们最大想象力,演绎更加生动精彩的故事。
【案例3】以上海版牛津英语五年级上册5AM1U3 Read a story <Froggy’s new job >为例:
.png)
图3
教师出示图片3,让学生观察Froggy在天上飞的时候从开心到害怕的过程,并思考他在开心的时候会说什么话,以至于后来飞的太高而害怕的时候又会说什么话,要求学生将心里所思考的和所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并能进行表演,进行发散性情景对话,而不是完全照搬教材上的原句。这个环节也是对他们先前所积累的语言知识的检测。学生思考后就会回答:S1(学生一): Oh, I can fly, I’m good at flying now. I’m so happy. Hurray! S2(学生二):Thank you my friend, Pelican. You take me to fly. I can be a pilot now. S3(学生三): Oh no, it’s too high. I don’t like flying. I’ll fall from the sky! Help!! S4(学生四): It’s too high. I’m so afraid of flying. I don’t want to be a pilot now!
【案例4】以上海版牛津英语五年级上册5AM3U3 Read a story <A toothless tiger>为例:
.png)
图4
教师出示图4,以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情景对话,自己完成对白:When the fox gives the tiger a large packet of sweets, what will the fox say and what will the tiger answer? Please try to be the fox and the tiger? 教师先让同桌的两名学生为一组,自主练习情景对话。在学生充分完成自主练习后,随机邀请几组学生在座位上或到讲台前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上准备好的头饰,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可能会说出各种类型的句子,有的句子甚至会出现不少语法错误,这个时候教师不要随意打断,继续聆听学生,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最后再进行纠正。如果教师随意打断学生的对话,势必会扰乱学生的思路,而且致使学生不敢发挥,影响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学生可能呈现如下对话内容: S1(学生一充当狐狸角色Fox): My king, please don’t eat me. I’ll show you a gift, I’m sure you will like it. S2(学生二充当老虎角色Tiger): Really? Let me have a look. S1(学生一充当狐狸角色Fox): I’m glad you like it. S2(学生二充当老虎角色Tiger): Hmm...It is really the best food in the world.他们随意自然的语言发挥和肢体表演,充满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氛围,还会大大提高其他小组的表演积极性。
通过设计故事的对话练习,自由的创编故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有益于学生思维的想象。通过这样教学,教师拉近了师生距离,使英语课堂充满欢乐,高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续编故事,提升语言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性思维
创编和续写是系统输出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基于故事主题,结合文本特点去构建新的文本内容,在结尾处留有悬念,设计一些续编结尾或改编故事内容的开放性教学任务,让每位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优化个人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就能够高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新学语言的能力,同时在这些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拓展和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性思考能力。如上海版牛津英语五年级上册5AM3U3 Read a story <A toothless tiger>中, the tiger becomes a toothless tiger.教师可以让学生think about a new ending。学生可能会续编:After that, the tiger will not eat sweets any more. He can’t eat other animals either. And he becomes a kind tiger. The animals and the tiger live together peacefully and happily.等等。学生通过对整个故事的感知、理解、句型操练等一系列输入活动后,对文本已经掌握透彻了,通过结合自身发散性思维创编故事最终实现了语言知识的良好输出,提高了语用能力。
诸多实践证明,英语教学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的重任。在故事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不同适切的有效教学活动及策略,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构建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延伸话题,综合运用,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从一方面来讲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词汇量,通过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有话可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开发学生多元思维,提高学生自然输出语言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中的案例需要教师去发掘,教师在平时的备课授课过程中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根据各班学生的特点可以创设出不同的任务来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进入更高阶层的学习领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