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课堂模式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刘海英
[导读]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初中教师在传授学生地理知识的过程中缺少对地理图解的解释
       刘海英
        乳山市大孤山镇中心学校    山东威海264507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初中教师在传授学生地理知识的过程中缺少对地理图解的解释,让部分同学误认为只有依靠死记硬背才能学好地理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低下,甚至对地理的学习产生厌恶。显而易见,这与我们地理教学的初衷大相径庭,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的过程得到教材的书面知识,培养初中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和研究,我们课题组整理出一套“创设情景—合作探究—检验知识—服务生活”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成就了我市地理特色课堂。
        1、以图像视频素材呈现,创设学习情景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期,枯燥无味的教学课堂不仅不能传授他们地理知识,还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地理教师可以搜集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的视频,创设情境增添自己课堂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例如在学习七大洲这一块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带领学生们通过观察极具各州特色的图片,讲解各州之间的地理差异和环境特点,即使学生身在课堂也能感受到异域风情。这种“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丰富的教学环境,有效的扩展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地理常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促使初中阶段的地理课堂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传授学生地理知识。
        2、运用地图直观教学,进行合作探究
        在地理的学习当中,地图对学生学习地理有着引导性的作用。教师选择运用合适的地图,在图上精心预设课堂探究问题,通过对地图的讲解和观察,能够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图片记忆,把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化为图片牢记在脑海当中,不仅降低了学生记忆难度,也使地理知识更加系统化。强化自己提炼地理信息的能力,并积极展开探究。
        例如,在学习我国山脉地势这一知识点时,由于学生常年待在校园当中,对山脉地势的了解非常模糊,这时候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上山脉的走势,对我国山脉有个大体了解,在脑海中形成山脉的大概走向,然后通过多媒体观察各个山脉的特点,进而使脑海中的地势山脉变得更加清晰,从而达到正确快速的牢记这一知识点的效果。通过这一过程的引导讲解,使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脑海中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清晰,降低了学生对复杂的地理知识记忆的难度,提高了课堂的授课效率。
        3、深度阅读地图,获取所需信息
        从地图中读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之一。拓展练习更是实施以图导学地理教学的重要阵地。

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也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地图与地理教学始终相伴,地图教学自然就成了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把知识与地图运用结合起来,用生活中的常识去验证所学,让所学回归实际生活进行验证。每幅地图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1)读图名(2)读图例(3)读图中的注记(4)看相对位置。
        4、灵活运用地图,知识服务生活
        让地理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地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地理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环境、地理位置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课堂的授课内容,而不是停留在教材知识的表面,要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解地理深处的奥秘。
        只有学生意识到地理存在并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世界,生活离不开地理,才能切切实实体会到地理的价值,学习的动机才能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地理知识及地理思想和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为生活服务,达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一节时,在学生掌握了山地各部位名称及特点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地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的问题:
        提出生活化问题之后,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在地图上画出逃生路线:
        《在山地遇到山洪怎么办?》
        山洪和地质灾害发生时,发现山洪泥石流袭来时,千万不能顺着山沟的方向往下游跑,而应马上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侧山脊处跑。
        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在沟谷停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和停留。同时要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再返回。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以图为导”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图像的信息的有效提取能力,养成学生图形思维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地理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和提升。同样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处于主导地位,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地理以图导学课堂模式,是教师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填补了死记硬背与直观形象的鸿沟,能够让学生在“以图导学”教学中接受地理、爱上地理、学会地理。为使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策略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性,教师仍需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创新和实践。以灵活的教学实践有效拓宽了地理学习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的动感”,逐渐成为乳山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