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钊 任乃林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广东潮州 521041
摘要:在地方师范院校中高分子化学有着十分重要地位,会推进提升教学质量的进步。为了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要求从实际出发对《高分子化学》教学来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改革;措施
引言
《高分子化学》课程是工科与化学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化学工程、化学相关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高分子化学已经成为化学学科五大基础课程之一(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通过对《高分子化学》课程的讲授,让学生系统理解高分子化学的重要概念、牢固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理论,为应用高分子化学知识解决相关领域内的实际问题夯实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高分子化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在突出理工科特色的基础上,将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理论和科技基础研究、工业生产过程相结合,探索“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的应用型人才育人新机制,对于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为主动应对新一轮产业变革、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需求,教育部提出了建设新理工科的人才培养战略,要求“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作为具有工科优势的地方性高校,有义务为高分子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高品质的应用型人才。[1]
1、现有《高分子化学》课程教授方法
我院化学相关专业目前使用国家级优秀教材《高分子化学(第五版)》,该教材由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教材以聚合反应机理和聚合物化学反应作为主线,适当的交叉聚合物种类,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理论性和应用型兼顾。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是认知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主,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用自制PPT,在讲授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动静结合、条理清晰明确的特点,给予学生较为理想的视觉感受,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体教学设计中,对于部分知识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教学进度表,设置相应的学生自主学习及讨论环节,并安排学生在课下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制作PPT及论文报告,同时设置学生分组报告环节。为了巩固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课后会根据课时安排为学生布置适量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并及时批改总结,在提高学生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授课效果及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把握,并能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及时调整。目前该授课方法已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高分子材料的实际生产及应用联系紧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视野,增大知识面,且高分子化学合成与高分子结构性能相互渗透,能够实现专业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为自身日后从事高分子材料的教学与研究、生产及应用等方面工作奠定基础。
[2]然而,由于该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应用型都较强,涉及的基础知识点较多,例如,对于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中,有大量的反应过程涉及有机化学的知识,而有机化学为学生大一、大二所学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对很多知识点略有生疏,在课堂讲解中需要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时间进行回忆;同时,对于聚合反应的聚合方法、动力学行为等知识点,又涉及到物理化学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因此需要通过制作动画或视频将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安排内,将知识内容合理安排、重难点突出地教授给学生,也是授课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授课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情况对课堂内容进行把控,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能够主导课堂进度,并对课堂上思维不能跟上的学生进行干预。
2、高分子化学教学的开展翻转课堂改革与探讨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大多采用较短的视频(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方便学生通过网络随时观看视频,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3]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利用高分子化学课堂有限的时间,与更多的学生互动交流。在课后,学生可自主控制学习内容、学习节奏。教师可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录制视频,上传至网站(如,网络建立的爱课程与学习通系统),进行线上教学。利用互联网,突破实时授课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在线内容,除了讲解重要知识点,还要增加与知识点相关的背景知识(高分子化学发展历史、有关科学家等)、有关技术的最新动态或相关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等知识,以增强线上内容的可阅读性。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上的评论区,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程的学时数,适当安排相应的在线学习学时。线上内容可以分为预习、重要知识点、课后习题三部分。预习内容,列出下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重要知识点的视频,可以设置留言区,方便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定期上线答疑。最后,利用课后习题,强化学习效果。[4]
3、结语
《高分子化学》课程具有实用性强、承上启下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重用新的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利用实验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通过课堂授课方式改革如开展翻转课堂、培养方式创新、设计综合性实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考核方式创新等手段,切实提高课程的授课效果,培养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国际性视野、创新意识和生产实际操作能力的工科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授课内容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步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方法,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机会综合提高学生的培养效果,进一步推动高分子材料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的提高,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彦华,谭海彦,邸明伟,韦双颖,高振华,顾继友.高分子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6,43(14):256+262.
[2]冯晓亮,朱友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改革实践[J].广州化工,2016,44(14):216-217.
[3]郝文莉,陈喜清,何伟,吴霞,王国振.高分子化学实验改革初探[J].昌吉学院学报,2016(03):109-111.
[4]丁能文,游维雄,陈军,王春香,蒋鸿辉.浅淡材料化学专业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6(06):146-147.
致谢:本论文感谢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项目2018KTSCX141与潮州科技项目2018GY47、韩山师范学院博士启动项目QD20180108 支持和资助。